南朝不殆录 第121章 其次伐交之和士开(1/3)

到了觐见之日,侯胜北踏入位于邺南城的北齐皇宫。

他此前在长安待了两年,却不知他国宫殿是何等模样。

此时放眼,细细打量。

入朱明门内,只见一条大道向北,直贯止车门、端门、阊阖门等诸门。

漫步长近二里、宽十余步的御路,两侧殿宇林立,白墙红瓦,气象庄严。

止车门,下车马。过端门,整肃端正衣冠。进入阊阖门,至太极殿前。

各门峥嵘耸峙,千云回出,飞檐峻宇,装饰宝铎,随风吹动,铿锵作响。

阊阖门上设清都观,有房阁数十间,连阙而上。

下有三门,门扇以金铜为沤浮钉,悬铎振响。

天子讲武、观兵及大赦之时登观临轩,可容坐上千人。

御路两旁,每隔十步植有高大槐树,遮荫蔽日。

路旁有沟,绿水流淌淙淙。

步行其中,浑然不觉燥意,爽凉快适。

如今春暮夏初,正当其时,槐花香气袭人。

据说邺北的宫城也栽种了不少槐树,魏文帝曹丕年少时经常爬上树干,采摘槐花给弟兄们吃。

那么曹丕何时又摇身一变,改为兄弟相煎何太急的呢?

大概从品尝权力甘美滋味的那一刻起,就觉得槐花索然无味了吧。

过了阊阖门即步入太极殿,倒是和建康一样,分为东、西两堂。

太极殿为正殿,规模宏大,建筑华丽,乃是举行朝会大典、接见使节、宴享群臣之所。

大殿共由一百二十根大柱支撑,殿基高九尺,超过了一个大汉的身高,全用珉石砌成。

台阶的石面上,雕刻隆起千秋万岁等字样和奇禽异兽形象。

屋顶为斗拱形,全部由沉香木制成,椽头装饰金兽头,椽与椽之间覆上五色朱丝网,和飞檐连在一起,防止燕雀在上面做窝。

屋瓦用胡桃油刷涂,在阳光照耀下,远远望来,光辉夺目。

每当外客国使入殿朝见,四周装饰垂幕、流苏,更显华丽气氛。

门窗皆以金银为饰,朝外的一面绘有古代忠谏直臣,朝里的一面则写着古贤酣兴之士的事迹。

西北远处,可以遥遥眺望到铜爵苑中高高耸立的三台。

侯胜北赞叹邺城皇宫的布局巧妙,宏大雅美,完全不亚于建康古都风流。

进入太极殿站定,两侧排列北齐的文武百官,等待齐主升殿。

等得片刻,钟鼓齐鸣,奏响朝乐。

侯胜北之前得礼仪官教授,知道演奏的乃是一曲《广成》。

神武帝高欢霸迹初创,迁都于邺,犹曰人臣,故咸遵魏典。

文宣帝初禅,尚未改旧章。

宫悬各设十二镈钟于其辰位,器形巨大,有纽悬挂,以槌叩之而鸣。

四面并设编钟磐木架各一排,编钟架饰以龙,编磬架则饰以鸟,合计二十架。

另设建鼓于四隅,郊庙朝会同用之。

当初北魏破慕容宝于中山,获晋乐器,不知采用,皆委弃之。

之后创制宫悬而钟管不备,乐章既阙,遂杂以《簸逻回歌》。

至魏太武帝拓跋焘平定河西,得沮渠蒙逊之伎,混以苻坚前秦末年,吕光自西域取得的胡戎之乐,再杂以秦声,所谓秦汉乐也。

时任尚药典御的祖珽提议重定乐声,始具宫悬之器,仍杂西凉之曲,以《广成》为名,所谓“洛阳旧乐”。

钟磐曲调清越悠扬,齐主临轩,坐舆升上陛阶,于御座安坐。

侯胜北打量了一下北齐皇帝,见他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发型保持鲜卑传统,扎了许多小辫,拢到脑后束起,再戴上平天冠,略显不伦不类。

主使傅縡表达了祝贺与通好之意。

齐帝发言慰问,不外乎使节远来辛苦,朕会派出使臣回聘云云。

话语间仍然带着少年尖锐之音,缺了几分沉稳。

联合攻周之事,这种场合自然不能提及,别途与北齐的宰辅重臣商议,另行上奏。

-----------------

侯胜北来到邺城才知道,北齐朝堂并不像是情报上列出的名单那么简单。

武成帝高湛之末,由娄太后之侄、司空娄定远、尚书令赵彦深、尚书右仆射和士开、尚书左仆射元文遥、中书监唐邕、领军綦连猛、高阿那肱、度支尚书胡长粲八人同受顾命,共掌朝政。

时号八贵。

本来还有一个赵郡王高睿,为高欢亲侄,却在与和士开的斗争中失败,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拉而杀之,时年三十六。

当时大雾三日,朝野冤惜之。

历经几场带着血腥味的斗争,娄定远出任瀛洲刺史,元文遥出任西兖州刺史,胡长粲出任赵州刺史,被排斥出了中枢。

高欢为丞相时,相府下设外兵曹和骑兵曹,分别由唐邕、白建二人掌管。

北齐立国之后,此二曹不废,改为省,与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等并列。

唐邕执掌军机,以典执兵马致位卿相。

领军綦连猛、高阿那肱不涉文史,别总武任。

所以朝廷政务主要为赵彦深、和士开二人把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