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不殆录 第120章 其次伐交之入邺城(1/3)

渡过大河,距离邺城只有不到十日的路程。

侯胜北和徐敬文也好好聊了一下,确认他有意从军,答应这次出使返回之后,安排个军中差事。

徐敬文似乎有什么话想说,犹豫了一番还是咽了回去。

趁着还有些空闲时间,侯胜北翻完了那本《北征道理记》。

其中对北齐几位人物的点评,从公到私都有。

段韶外统军旅,内参朝政,功勋彪炳,位高权重,雅性温慎,有宰相之风。

声望倾于朝野,又擅长计谋,善于御众,深得将士爱戴,临敌之日,人人争奋。

这份记述和侯胜北的认识一致,他一直觉得段韶是北齐的定海神针。

不过后面的记载内容,又令他开了眼界。

然性好渔色,虽居要职,经常微服间行寻欢。

干那啥微服走小道,身为领导还算知道要注意影响。

曾有皇甫氏因谋逆没官,段韶美其容质,启奏固请赐之。

自古英雄多好色,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尤吝啬于财,虽亲戚故旧,略无施与。

其子段深尚公主,并省丞郎在其家佐事十余日,事毕唯赐一杯酒而已。

没想到还是个小气鬼……

下一个。

斛律光继承其父斛律金,行兵采用匈奴之法,望尘识马步多少,嗅地知军行远近。

其弟斛律羡、长子斛律武都、次子斛律须达、三子斛律世雄都是开府仪同三司,出镇方岳,其余子孙封侯贵显者众多。

门中一皇后,二太子妃,三公主,三世老臣,贵宠无比。

斛律光虽贵极人臣,然性节俭,不好声色,罕接宾客,杜绝馈饷,不贪权势。

每朝廷会议,常最后发言,言辄合理,或有表疏,令人执笔口占,务从省实。

常为士卒先,行军营舍未定,终不入幕,或竟日不坐,身不脱介胄。

治兵督众,士卒有罪,唯大杖挝背,未尝妄杀,众皆争为之死。

不愧是射雕英雄,公私两方面都没得话说,完美得很。

下一個。

兰陵王性胆勇,而貌若妇人。

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享。

为人宽厚,曾经入朝而仆从尽散,高长恭独自返还,并无谴罚。

太上皇帝高湛赏其功劳,命人为买妾二十人,唯受其一而已。

铁血柔情,原来你是这样的人啊,侯胜北喃喃道。

有此三人在,北齐就算奸佞当道,一时也未必可攻呢。

嗯,祖珽这人也挺有意思的。

本以为就是个喜欢偷鸡摸狗的小人,没想到还是多才多艺之辈。

会弹琵琶,能为新曲,经常招城市年少歌以为娱,是个音乐家。

善为胡桃油以涂画,是个油画家。

解四夷语及阴阳占候,医药之术尤是所长,还是语言学家和医学家。

所乘老马,常称骝驹,又与寡妇王氏奸通,于人前大大方方打招呼。

被裴让之嘲笑道:“卿那得如此诡异,老马十岁,犹号骝驹;一妻耳顺,尚称娘子。”

耳顺者,六十岁也。

侯胜北倒没觉得有什么不对,自家那匹小矮马已经不在了,否则有空也会牵出来遛遛。

至于六十岁还称娘子,说明夫妻感情甚笃嘛。

祖珽常云:“丈夫一生不负身。”

好一场快意人生,侯胜北心有戚戚焉。

只是陈元康被砍成重伤临死,拜托他写遗书。祖珽却隐瞒不提,私下索得金二十五锭,吞没其中二十三锭,还盗走陈元康家的书籍数千卷。

这人品,啧啧。

……

使团渡河之后,北齐便派遣中劳使刘俊前来迎接。

刘俊历任殿中侍御史,兼散骑侍郎,乃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刘逖之弟。刘逖曾为来聘使主,和傅縡相识。

说来也巧,刘逖还与祖珽以文义相得,结雷陈之契,为刘俊聘祖珽之女。(注1)

呵呵,这位中劳使,就是祖珽的女婿了。

侯胜北于路询问刘俊,如今的朝堂是哪几位重臣掌权,得知有了些许变化。

太宰侯莫陈相过世,年八十三。

太尉徐显秀也已亡故,兰陵王高长恭接任。

其余人等按序递升。

赵彦深迁司空。

和士开迁录尚书事。

徐之才迁尚书令。

唐邕迁左仆射。

冯子琮迁右仆射,仍摄选官。

侯胜北暗自感叹情报这东西是有时效的,相隔二千里,到手的已是半年前的消息。

反过来说,如能利用好距离和时间带来的消息差异,没准能在战场上发挥大用处。

……

闲谈间说起祖珽,刘俊对这位岳父大人既感羞耻又属无奈。

大概是为了挽尊,他说了一段祖珽挺身而出,君臣论战的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