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异闻录 第二十七章 九州之原(2/3)

“一百年?呵呵呵……你小子……以后还要再多读点书。不是一直想当个文武全才的大将军吗?仅凭现在掌握那仨瓜两枣的汉字可不行。记住了吗?”

“记住了、记住了,我一定多认字,勤读书。像您讲的《三国演义》里那个关云长,一手捧着《春秋》,一手拿着青龙偃月刀,哇呀呀……”呼延狼比划故事里的人物。

高欢失笑的在他脑门儿弹了一下说:“我是那么讲的吗?一手书,一手刀,怎么打仗?不学无术,和塔西有得一比。”

“塔西那个傻驴怎么能和小弟我比?哥,我你说……”

高欢瞪了他一眼,呼延狼赶紧刹住话题,乖巧的样子像犯了错的小学生。高欢心里一软,嗔怪到:“你俩是离我最近的人,以后不许轻蔑于他。”

“嗷……记住了。”

耍乖逗乐让高欢开心,现在是呼延狼掌握的独门绝技。见高欢笑归笑,眉宇间总有一股似有似无的郁结,便识趣的沿着先前的话说:“哥,您刚才不是要讲五原城的来历吗?我这还等着听呢。”

高欢沉吟了良久,思绪仿佛进入历史的长廊,娓娓道来。

“……这五原啊,过去不叫五原,叫九原,即九州之原的意思。九原二字取自《国语》汨越九原,宅居九隩。很有些来历的。相传战国……就是从现在往回数八百年左右,赵国出了一个很厉害的国君,赵国人尊称他武灵王。就是这个赵武灵王,雄才大略,视野开阔。决心在他手上拓展赵国版图。其中重要的一步就是从赵国都城邯郸一路向西,横扫沿途的林胡、楼烦、匈奴,并将它们赶出阴山以北,狼山以西,彻底征服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为确保匈奴人不再进入腹地,武灵王在沃野镇的狼山口修筑起一座军事要塞,就是现在的高阙塞。并以高阙塞为起点,一路向东至赵国国都,修筑了一条长达数千里的夯土长城,俗称赵长城。知道在哪儿吧?”

“知道,就是城北十里石门嶂那边的土墙。”呼延狼应道。

高欢点头,继续道:“那时候,国家尚未统一,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连年混战,民不聊生。五原城当时还是一片河滩地,从这里度过黄河……呃,也就是我们门前的河水,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直插秦国都城咸阳。武灵王是位军事奇才,他一眼就看出此地的军事价值,遂派人在这里驻守,囤积粮草,作为攻击秦国的始发地。慢慢的,这里的人口越聚越多,逐渐形成一个服务于赵**队的集镇。后来,赵国衰弱,匈奴人重新占领这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将匈奴人再次赶出去,并且修筑了著名的秦长城。知道在哪儿吗?”

“知道,怀朔镇往南的石头墙就是。”呼延狼应答。

“对,就是那里。与此同时,蒙恬还筑了一座城,作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始皇帝将之命名为九原,郡治就设在九原城。大秦帝国先后往这里移民四十四万,充实边疆。”

“嗷,原来如此。都七八百年了,我还以为一百年……嘿嘿,让哥见笑了……嘿嘿嘿……”呼延狼不好意思的解释说。

高欢接着说:“又过了差不多百年之久吧。汉武帝将九原郡一分为二,设立了五原郡和朔方郡。朔方郡就是现在的沃野镇,五原郡就是我们怀朔镇。”

高欢絮絮叨叨给呼延狼讲述的五原城历史,基本是按照史实陈述的。因为五原城遗址直到二十一世纪依然轮廓清晰恢弘。两千多年来,这里从未中断过人间烟火,但也始终是兵家必争之地。城址就坐落在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秦直道的终点。

……

河套地区是黄河冲积平原,贺兰山和阴山从西和北两面挡住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使河套地区变得地肥水美,四季分明。秦汉以来,这里一直是瓜果飘香,谷穗压枝,草深没马,禽兽遍地的沃野。黄河九害,为富一套,指的就是这里。21世纪河套地区的产出,除养活比当地多十倍的人口外,大量富余的粮食还用来加工成工业产品。这样的风水宝地,谁不想据为己有?与中原地区和江南相比,河套地区因为交通不便又人口稀少,对当时的统治集团来说有点鸡肋。若不是贺兰山和阴山的天然屏障作用,也许中原王朝的历代君主没人会对这里感兴趣。可游牧民族不一样,整个漠北在小冰河时期,撒尿都能冻成冰棍,有河套地区这么一块温暖的牧场还不拼了性命占为己有?

武灵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元世祖、清圣祖、毛圣祖,他们之所以被后世追捧,一是眼光足够长远,二是寸土不让。

武灵王看到了这里的重要性,将此作为攻击秦国的始发地。

始皇帝看到了这里的重要性,发兵三十万北击胡人,攻略河南地,设置九原郡,并给此地重新命名:新秦。顾名思义,大秦帝国的一块新版图,并从咸阳修了一条直达此地的直道。同时给大秦帝国修筑了一道青石垒砌的院墙——秦长城。秦长城以赵长城起点高阙塞为西端,一路向东,直达今朝鲜首都平壤,绵延万里,像一条巨龙横亘在天地之间。后世人们熟知的山海关老龙头是明朝时修的,刚刚遮住北京城的脚丫子,与秦长城的霸气相比差老鼻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