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42章 大明速度,收回巴尔喀什湖(3/4)

最惊讶的是,那种黑色的路,修到了于阗,大批大批的物资,从内地运过来,往沿线城池里装填。

他派兵去看了,真的看到了黑色的路,只是那路远没有哈密的宽,是双行马车道。

“怎么修的这么快?”萨亦德吃惊,派兵去攻打,却被周玉打回来。

不止这里修通了,阿速那边也通了这种路。

萨亦德非常清楚,这片土地的路多么难修,大明凭什么在两个月之内,修通了这样一条天路?

很快,他收到消息,说大明不是修通一条路。

而是很多条。

最远的一条,修到了江布尔。

整个西域,都被大明的路给修通了。

“这是大明速度吗?为什么?”萨亦德根本想不通,东察合台汗国立国二百年了,修路难度多大,他不清楚吗?

大明凭什么用三个月,修通了几条主干线?

那些路多难走,他比谁都清楚,连走路都难,何况是修路了?

萨亦德越想越恐惧,大明能打崩东察合台汗国,又修通这样一条恐怖的天路,绝不是为了占据这里,而是要往西。

咸海!

大明的目标是咸海!

他打算放弃喀什,去撒马尔罕,或者再往西,这里不要了。

他不想落得和满速儿一样的下场。

真正让萨亦德恐惧的是这条路,这条路若是用十年修成,那很正常,可三个月啊,简直是世界奇迹!

萨亦德越接触大明,越觉得恐惧,明军不止强,还狠呢,劫掠起来比他们还狠。

他派兵打了于阗一次,大明就跟狗皮膏药似的,去喀什劫掠。

最可怕的是大明以杀人为乐,抢劫杀人,四处放火,然后跑了。

萨亦德也派兵去杀于阗的人,明军压根就不管,抢呗,于阗有个屁啊,明军的东西,都藏起来了。

萨亦德生气之下,沿途劫掠,把整个塔里木南线的城池外的人畜都给杀了。

明军不但不管,还派兵出来反劫掠喀什,往喀什附近所有城池里扔燃烧弹,扔炸弹。

他们怎么屠大明的城池,明人就怎么屠他们的城池。

最后萨亦德发现问题关键了,大明根本就没移民过来,这些都是东察合台汗国的人啊!

难怪明军不管呢,你杀你自己人,跟我有啥关系啊。

萨亦德哭了。

真正哭的是阿失。

在十月末,西域大雪纷飞的时候,王越撤了,翻过阿尔泰山,返回驻地。

阿失也来攻打,结果发现,打不进去!

大明在沿线设置了一大片关城和堡垒,全是精锐的步军,就算有几路打进去,劫掠一番,也无所谓,反正杀的都是奴隶,冬天养着还花钱,不如送他们一程。

明军钻进了城堡里,享受美人,开始造娃。

阿失急怒之下,冒着大雪攻打西域,人没少杀,东西啥也没抢到,让他恐惧的是,大明用了三个月,把整个西域道路修通了,各个城池装满了物资和军械。

西域穷困,不可能运来充足的粮食。

那就只能苦一苦奴隶了。

物资运完后,大明将所有奴隶赶出城外,让他们自谋生路去,熬过这个冬天的,就自动变成明人,给分地落户娶妻生子。

别看修通了沥青路,运送物资非常不容易,时间紧任务重,运进来的东西太少了,也就够百万人吃的。

而军将不能干巴巴过冬吧,得有娘们伺候吧,不然人家这些功臣,冬天连个暖被窝的都没有,岂不离心离德?

军将和家属,人口就超过一百万了。

其他人,就爱莫能助了。

阿失气得跳脚,天气过于寒冷,只能被迫返回驻地,而过冬的粮食没准备充足,棉衣也不够。

这个冬天比去年还冷,连个温暖的房子都没有。

不少部族逃去阿尔泰山,请求归附大明。

自然无人开关城,谁知道你们是不是耍诈啊,再说了,你们死了不更好?

很多人在山口外哭,哭声震天动地。

哭声这边都能听到。

坐镇亦力把里的于谦微微一叹:“这个冬天过去,准噶尔部怕是要锐减一半啊。”

“郡王,这是好事啊。”王越在暖气片上烤手。

他们和底层官兵不一样,他们的房子是特制的,有暖气片,有马桶,煤炭都不缺,吃喝用度都是充足的。

“陛下还想收准噶尔部为己用,如此一来,怕是得罪死了。”于谦叹息。

皇帝担心西域昼夜温差大,他身体受不了,特意给他造了个暖房子,配给他一个医疗团队,严令不许他出房间。

王越轻笑,在于谦手下打仗是真的舒服。

于谦对战局的把握,精细入微,这就是帅才,他王越也希望学到几分。

王越虽年轻,却瘸了条腿,待遇不比于谦差。

“阿失派人进来,看见山里的一幕,简直把他们吓到了,哈哈,这就是大明速度。”

王越也很振奋,他进来的时候也吓到了。

“三个月,跨越东西几千里,南北几千里,建造出如此伟绩,确实是大明速度。”

于谦叹息:“但这背后,可是两千五百万奴隶的血啊。”

“为了筹备这场建设,大明提前四年,囤积了海量物料,今年又让天下停摆三个月,玩命往西域运东西。”

“中枢运来2500万奴隶,土著也有上百万,死在路上的1600万人。”

“大明的家底儿都掏空了,官方这些驯化好的奴隶,都没了。”

于谦看着玻璃窗外,语气低沉:“还有千万奴隶没死呢,却因为没有粮食,把他们赶出了城池,自生自灭。”

“这些驯养好的奴隶,非常好用,未来也可能变成明人,如今可惜了。”

“这场战争,耗时四年,花费过亿。”

“再加上林林总总的花费,估计超过了三个亿。”

“若陛下要打十年,也就需要三千万,足够用了,也不用死这么多人了。”

“都是因为老夫的罪过呀。”

于谦情绪不高:“还没算这一仗的损失呢,老夫统兵35万,损失超过了十万人啊!这是老夫统兵打仗以来,损失最大的一场仗。”

因为皇帝担心于谦死后,无人接替他做统帅,所以迫不及待地打东察合台汗国,并要用最快速度兵出西域。

可这代价太大了,三个亿啊,2500万成熟奴隶呀,大明的家底儿被掏空了,十年都缓不过来了。

还有十万精锐,因为出去抓人,被人打游击给弄死的,十万人啊,那都是真金白银喂出来的。

这场战争看似轰轰烈烈,背后却是大明的底蕴。

在中枢,阁部重臣也在埋怨皇帝。

“家底儿掏空就掏空了!”

“积攒这么多家底儿,不就是为了开疆拓土吗!”

朱祁钰生气道:“朕就问你们,若于谦死了,谁能掌帅印?再打国战,谁能挺身而出?”

“奴隶确实损失太多了,这些奴隶都是修路很多年的成熟工人,朕都想把他们变成明人的,确实损失惨重。”

“钱花得也多,宁夏、热河的牛羊,都制成罐头,给西域兵卒吃了。”

“朕承认,钱确实多。”

“这场仗,损失也大,前所未有的大。”

“但这仗打得厉害不厉害?”

“西域诸国恐惧不恐惧?什么帖木儿汗国,什么金帐汗国,此刻恐惧不恐惧?”

“第一战打得这么威风,震慑诸国,朕觉得不亏。”

朱祁钰就嘴硬吧,这几天上火了,嘴长泡了。

那是2500万个成熟工人啊,大明十年积累下来的家底儿,用好了,他们能把路,修到法国去。

能不心疼吗?

倒是想派人去接,但这漫长的路,要双脚走回来的,怎么走啊?活着一千万人啊,起码得派五十万大军去接,大明哪有那么多骑兵?就算有,会冻死多少?

三个亿啊,大明财政一年稳定在六千万,就是五年的财政收入啊。

内帑也不像前几年那么富裕了,没地方薅羊毛了,主要收入,就是灭国的缴获。

这还没算地方损失呢,粮食、肉食损失巨大,毕竟两千多万人,云聚一地,吃喝拉撒都是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