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73章 煌煌大明,光芒普照大地!大赦天下,从朕而终!(1/4)

“皇爷!”

曹吉祥思考良久:“奴婢大胆揣测,恐怕查也查不出来。”

“怎么讲?”朱祁钰皱眉。

“吏部右侍郎陈玑,都只能当替死鬼。”

“您说说这背后,势力该多么可怕?”

“这奏章送进宫中,一来一去的时间,恐怕就什么也查不到了。”

曹吉祥显然认为,陈玑只不过冰山一角。

不管他是不是代瑛,代瑛也只是这股势力中的普通一员。

往深了查,也查不到。

甚至,曹吉祥怀疑,这是那神秘势力,故意给皇帝看的,警告皇帝。

“那就不了了之?”朱祁钰皱眉。

“当然不能!”

“奴婢揣测,这股势力和文官集团密切相关。”

“只要皇爷摆出阵仗,他们自然会向您求饶的。”

曹吉祥和朱祁钰想一起去了。

这是条退路。

但曹吉祥却说,朱祁钰只有这一条路可走。

“漠北王可知有这股势力存在?”朱祁钰问。

曹吉祥轻轻点头。

朱祁钰瞳孔一缩。

“回皇爷,漠北王亲政后,察觉到有股势力推波助澜,但只是捕风捉影罢了,一直查无实证。”

曹吉祥道:“还是王振发现的,禀报漠北王,但当时为时已晚。”

“正统十四年,漠北王令锦衣卫去查。”

“结果查着查着,就出现了土木堡之变……”

“王振被锤死,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喋血奉天殿,究竟查出了多少,查到了多少,奴婢并不清楚。”

“只知道马顺怀疑过兴安,还在查的时候,就出事了。”

朱祁钰瞳孔一缩:“兴安?他到底是谁的人?”

“回皇爷,奴婢也一直猜不透,兴安到底是谁的人。”

曹吉祥道:“可这科举舞弊案一出,奴婢反而怀疑他是文官集团的人。”

“怎么讲?”

曹吉祥将兴安几次左右朝局一一列举。

第一次,是正统七年,张太皇太后崩逝,还政于朱祁镇,他出了大力。

第二次,是正统十四年,他反对南迁,又支持朱祁钰登基。

第三次,就是夺门,他看似没参与,其实却睁一眼闭一眼,帮朱祁镇传递消息。

有时候他仿佛站在皇帝这边;

有时候又仿佛站在太后这边;

有时候又在朱祁钰兄弟之间,左右摇摆。

连孙太后、漠北王也搞不清他究竟是谁的人。

“皇爷,奴婢之前只考虑皇家内部。”

“却从未考虑过文官。”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后,南迁之议,兴安看似一锤定音,实则在示好北方文官。”

“最后南迁之议废止,北方官僚集团胜利。”

“在那之后,兴安一举越过金英、李永昌,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权倾朝野。”

曹吉祥没敢说透。

当初反对南迁的,如今也权倾朝野。

他得罪不起。

当初反对迁都的三位,胡濙、于谦和陈循。

而同意南迁的,王直、高谷、焦敬、涂谦等等,如今人在哪里?

“你的意思是,兴安是文官集团的代表?”

曹吉祥点头。

朱祁钰斟酌着说:“你在怀疑,土木堡之败,和漠北王查此案有关?”

“奴婢不敢揣测。”曹吉祥真的不敢说了。

因为这件事的背后牵扯实在太大了。

正统十四年,朱祁镇命令王振、马顺调查此事,马顺查到了兴安,结果就败在了土木堡。

而这个兴安,则是文官集团的代表。

真是可怕啊。

这股势力正统年间便存在,何时建立的?

宣德年间?

还是洪熙年间的?

难不成永乐末年?

仁宗、宣宗发现过吗?

“所以你劝朕不要查了?”

朱祁钰叹了口气:“当初兴安,一心赴死,朕就知道,他肚子里全是秘密,却不愿意为朕效力。”

“如今想来,他不是怕朕,而是有些人让他闭嘴,他不得不死。”

“那夜,朕在奉天门外,杀的人太多了。”

“朕能活到现在,也是神奇。”

“曹吉祥,伱说呢?”

曹吉祥瑟瑟发抖,他根本不敢接。

“大明皇帝都活不过四十岁,越英明的君主,死的越早!”

朱祁钰目光阴寒:“曹吉祥,你信不信,就算漠北王坐在了这皇位上,也活不到四十!”

“朕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再过一次死劫?”

曹吉祥以额点地,不停哆嗦。

这话谁敢接啊。

“朕要扩张巡捕营。”

“朕不怕你笑话,朕想活着,朕也怕死。”

朱祁钰慢悠悠道:“你在庙观做得非常好。”

“每月往宫中送近百万两银子。”

“巡捕营的势力要扩散到全国去。”

“天下庙观的香火钱,必须入朕的内帑。”

“缇骑不中用。”

“朕打算把京中街面全都交给你。”

“京中有任何风吹草动,你必须时时报与宫中。”

“在这京中,任何人、任何事,朕都要知道。”

“能做到吗?”

朱祁钰看向曹吉祥。

这个任务实在太难了。

京中几十万人口,如何能做到事无巨细?

但是,皇帝会盯着屁民吗?

无非朝堂这一撮人,外加他们的奴仆、亲属,让他们无从遁形,有什么做不到的?

“奴婢定不负皇爷厚望!”曹吉祥磕头。

“多招些人,京中的地痞流氓全都用起来。”

朱祁钰目光阴鸷:“每月截留五万两银子做经费,朕要看到一个干净的京师。”

“奴婢遵旨!”

打发走曹吉祥。

朱祁钰陷入深思。

于谦,会是这股势力的人吗?

这股势力究竟是干什么存在的呢?

但他们的根儿是文官集团。

能否用军功集团,成为新集团,和文官集团抗衡。

朱祁钰想了很多,昏昏入睡。

翌日上朝。

朱祁钰绷着脸,扫视丹陛之下:“这个代瑛团伙,居然能操纵科举,把衮衮诸公当成什么了?”

“查!给朕查!”

“先去把陈玑九族给朕抓住,一天凌迟一个!”

“直到查出来为止!”

朝臣跪伏在地。

“陛下!”

耿九畴高声道:“查这个代瑛,是必然的,但上万举子在贡院里,该如何处置?”

“你怎么看?”朱祁钰问他。

“微臣以为,题目作废!重新开考!”耿九畴掷地有声。

朱祁钰皱眉:“你是说把贡院打开?把那些妖魔鬼怪放出来?”

耿九畴苦笑:“陛下,也没有别的办法。”

“考棚逼仄狭窄,又放置恭桶,吃喝拉撒都在里面。”

“大热天的,住个三天还勉强,若住个十天八天的……”

“微臣担心会把举子逼疯。”

这倒是实话。

“可朕不信,只有五六个人参与作弊。”朱祁钰不置可否。

“微臣也不信。”

耿九畴道:“微臣觉得,可先令生员答完题目。”

“过些日子再补考。”

“然后将两次考试作答对比。”

“两次考试差距过大的,就视为有问题,再派都察院去查。”

这个办法,可就让代瑛集团消匿于无形了。

都察院能查自己人吗?

朱祁钰沉吟。

“陛下,耿尚书所言甚是。”

胡濙只能迫于无奈开口:“此次科举舞弊案,朝堂一定大力重视。”

“经过朝堂大力整治之下。”

“下次补考,必然公正。”

“老臣建议,陛下可赐恩于下,多录取一批生员。”

胡濙的潜台词,今年考上来的生员干净,都可以做皇帝的人。

朱祁钰不满足这点政治回报。

把此事拿到奉天殿上来说,就说明皇帝不想撕破脸皮,而是想做一场政治交易。

用利益交换罢了。

“陛下!”

“内阁刚刚收到大同捷报!”

叶盛站出来道:“兵部尚书孙原贞,统率六镇,大同总兵郭登大破帖木儿骑兵!”

“杀敌五万余,招降六万人。”

“其中精兵一万两千人,良马七万多匹,家属五万余,物资不计其数。”

“正式捷报明日方能抵达!”

叶盛这番话,顿时让奉天殿内一片欢呼。

但是,坐在上面的朱祁钰,却丝毫也高兴不起来。

叶盛、耿九畴、胡濙,都是一伙的。

甚至,远在大同的孙原贞,也是一个集团的。

文官集团,终究不会成为皇帝的人。

朱祁钰不寒而栗。

大同的捷报,是压着时间送来的。

无非是担心皇帝今天在奉天殿上发疯,杀个血流成河,所以用捷报来堵皇帝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