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亲超有经验的 第225章:这运气不就挺好。(2/3)

穷苦落魄的人家自不能取,自己要活也不能置别人于死地;深宅大院也不能去,劫富济贫说得轻巧,那得有本事,富足之家往往戒备森严,若稍不留神露了形藏,都不用等巡戒的兵卒赶到,主家一群奴仆家丁就能把自己揍得再度穿越,这在唐朝可不是开玩笑的。

稍作计较,陈遥觉得最好还是找一些看起来不太富裕、但又完全不会因为丢失几斗几石粮食而陷入危机的宅院下手,这样对大家都好。

打定主意陈遥便开始自城北四处转悠,小心避开巡戒兵卒,过滤掉那些灰墙土瓦与高门别院,远离州府衙门,只在中等阶层杂居的区域搜寻。

古时的人家不同于现代,在陈遥所处的年代,如果单从所住宅院——也就是房子这一块来推敲的话,你很难看出其主家底细究竟如何。

撇开那些行业大佬金融巨头不谈,大部分有钱人更喜欢偏居矮室,终日清汤寡水悠然过活,而许多住在大房子里、看似光鲜亮丽的家伙,往往反倒早已穷困潦倒,表面之象不过是苦苦强撑罢了。

心里怀揣着这些本不应该考虑的东西,陈遥很快便将目光锁定在了一座不太起眼的院落之上,单从规模上看,这处宅院占地面积就城北各处而言并不算太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此处宅院也分前后院,前院灯火俱灭,后院一灯如豆。

后院当是主家妻妾所住之所,粗看之下不过四五间房,厢房自分东西,古时一般以东为大,这也是为了区分妻妾的尊卑地位。

当下灯火便来自院中,陈遥观察片刻,发现东厢房舍漆黑一片,而西厢首间却燃有灯烛——有人在房内掌灯。

陈遥之所以选择此地,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目下这透出微弱光亮的西厢房。

之前也说过,古人宅邸后院讲究尊卑地位,而此间正妻房舍灯烛俱灭,妾室却还燃有烛火,不仅燃有烛火,陈遥隐在院外,当下甚至还能听到这西厢首房里似有浅浅歌声传出。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当下此间家主和正妻极有可能都不在府上,如若不然,妾室如何能半夜掌灯,更不可能还有心情和胆量叽叽歪歪地秉烛夜唱。

稍作分析陈遥又观察了片刻,的确未见前后院有奴仆家丁活动的迹象,想来这座宅邸大概就剩主家妾室一人,至多还有些丫鬟下人,数量估计也不会太多,若此时出手,只需谨慎小心些,当能成事。

到底是第一次干这种事,偷点粮食谷米差点没让陈遥搞成伺机寻仇、抄家灭门的感觉,他偷偷翻过院墙,趴伏于墙头,藉着月色仔细寻找起厨房的位置。

夜风萧萧,繁星如雨,四下静谧如水,唯有那断断续续的女子浅唱之声绵绵而至。

陈遥起初并没怎么留意,有人唱歌就让她唱好了,一来歌声委婉动人并不聒噪,二来他也可以通过歌声来判断宅院里的动静。歌声兀自不停那就说明没事,就怕自己刚翻身下墙歌声便戛然而止,那才真是让人不省心。

陈遥对当下这类四合院了解并不多,什么倒座房、垂花门、耳房、影壁、抄手游廊之类的分布讲究全然不懂,他就只知道一个前院后院、东西厢房和庭院,所以看了半晌愣是不得要领,都不说厨房设在何处,就连认清此处规格几许,对他而言都难似登天。

别看只是个中产阶级建筑,到底还是把陈遥搞得晕头转向东西难辨。

也罢,常言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既然趴在墙头于事无补,那就下地一间间详查好了,就算不认识庭院分布,灶台什么的陈遥还是知道的,哪个房间若有灶台,那八成就是厨房没跑了。

主意打定,陈遥便蹑手蹑脚自墙头下来,鸡鸣狗盗之事说起来也就是下九流里不入门的龌龊勾当,上不得什么台面也没什么好炫耀的,但到底是头一次干这种事,饶是陈遥心细如发胆大如斗,当下也不免心生忐忑——

他有点紧张,这种紧张源自于内心对自己所行之事的抗拒,羞耻与不安。

一切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然而,就在陈遥双脚刚堪堪落地,让人炸毛的变故便陡然而发——

脚刚着地,后院断断续续的歌声竟是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