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房比较有意思。三房毫无疑问来自于文正公高拱,但高拱本身无子,女儿也先后夭折,最后是以高务实的二弟高务观承嗣三房,这才有了现在的三房。
高务观至今还在任职尚宝司丞,是个吃高拱老本的闲职。他哥高务实多次问过他要不要辞职去京华,他都拒绝了,理由是“维持父亲清贵之名”——这里的父亲指高拱。高拱毕竟是一朝难得出一个的文正公,高务观这么说也有道理,高务实自然也就不好坚持。
不过,维持高拱清名只要高务观自己一直在尚宝司丞上呆着也就是了,但三房的实际利益也不能真就不要了,因此三房给高务实提供家丁却是不遗余力的,也造就了不少三房出身的将领。
与大房主要在陆军中暗自经营不同,高务观因为血缘上是高务实的嫡亲弟弟,但又过继给了三房,不可能抢六房的“法统”,所以他甚至可以放心大胆地同时往陆海两军派人。
那么这里就在陆海军各举一位出身三房的将领吧。陆军方面,有刚才提到过一句的高进;海军方面,有此前率领北洋舰队征讨吕宋的高振炘。
刚才说高琏的时候提到过,高思廉临时出任勃固警备军代军长的时候,高进已经是金港警备军第二师师长[注:警备军的职级后来因为大明禁卫军的成立而跟随着禁卫军改革过,把军长改做司令、师改为镇、师长改为统制等]。
换句话说,高进之前比高思廉进步得更快一点,直到高思廉在东吁城之战大放异彩,这才暂时被超越。不过南疆平定之后论功行赏,高进也一样因功赐名,改名为高琎,同时升职为定南警备军副军长兼第三镇师长。没多久发生了南掌之变,在黄芷汀解决了黄应雷夫妇问题之后,高琎升调为万象警备军军长。
当然,相比于高琏后来调升军令部副参谋长,高琎倒是没进军令部序列,而是在轮岗两次之后被调去了吕宋,负责编练吕宋警备军,至今仍在此职。
相比于陆军方面的代表人物高琎,三房真正的发力点其实在海军,且更重视的不是规模更大的南洋舰队,而是主要负责东北亚海域的北洋舰队。北洋舰队司令、前南征舰队司令高振炘就是其中代表。不过他的事迹比较集中,几乎都在征伐吕宋那一段,这里就不过多回顾了,主要说说三房为什么关注北洋舰队。
还记得高务实早年的经历么?彼时“实学派”作为一股政治势力刚刚有个雏形,其核心分为两个部分:高拱为主、张四维为辅。
高拱这边不必多谈,张四维这边却得稍稍回顾——他代表的是晋党,自家经营的则是北直隶的长芦盐场。晋党主要做北方的生意,长芦盐场更不必说,负责供应的就是北方诸镇。
换句话说,整个晋党的利益根本都在北方。这下子道理就明摆着了,高拱这一系的盟友扎根北方,所以高务观可不是只接手了高拱的“清名”,高家三房过去的人脉需要维护,今后的利益需要扩大,这都要求他必须借自己大哥的部分力量维持自己这个三房在北方的影响力。
但是,他又不想插手京华在北方的陆上力量——何况也不敢,因为这件事比较敏感,最好还是让大哥自己来比较稳妥。于是他就只好在北洋舰队着力,毕竟北方的产出也需要往外贸易,要贸易就少不得和北洋舰队打交道。
多年后,三房出身的高振炘做到北洋舰队司令,虽然这时候早已经是高务实的家丁而不是他高务观的家丁了,但香火情总是在那儿的,何况他高务观身份特殊呢?由此,三房就能维持其在北方海贸的影响力,又借此维持其在晋党乃至陕党盟友面前的地位。
世家和寒门的差距在哪?世家子弟能做高官,寒门子弟也能做高官,但同样是高官,世家出身的高官轻而易举就能一呼百应,寒门出身的高官却往往谁也招呼不动——除了自己的门生。
这就是底蕴的差距。
高务观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出身于此,该做的事还得做,而且做得不错。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书友20190102010419420”的月票支持,谢谢!
PS:如昨晚通知,这章是二合一。
另,后台收到讣告,心情沉痛地送别七月新番。感念万千,无从落笔,惟愿他文气不散,久留读者手边心间。
(本章完)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