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三,大朝会一过,在外领兵的枢密使童贯就上表恭贺太子,同时以国不可一日无主之名,请求太子立刻登基。
这就是劝进了。
当然,登基的事不能这么着急,无论如何这最后两个月还是得等的。
不过,手握十五万大军的童贯已经表明了他的支持,这隆道朝廷就算安定下一大半了。
紧接着,童贯的第二封上书就显得不是那么令人愉快了。
顺义军突然回京发动兵变,高俅的殿前司兵马被徐世松堵住大门,一连三支部队突然调动,童贯苦心经营的对方腊包围网被打开一个巨大的豁口。
于是方腊当机立断,率领数万反军精锐南下,脱离与周军的接触。
虽然号称拥兵百万的方腊只带走2万多不到3万的精锐,其余党羽都留给了童贯,但方腊本人逃了,他身边的核心老贼逃了,谁都说不好他能不能再次裹挟几十万乱民卷土重来。
于是,童贯请求太子殿下和文相公早定大计,尽快稳定军心。
太子能不能看清其中诀窍还不好说,但文相公一眼就能看出来,童贯这是在谋求自保。
毕竟,这个宦官出身的枢密使是建兴朝老臣,之前也算是主和派一员,只是到了最近才逐渐脱离原阵营,向主战派靠拢。
一众主和派官员的下场,童贯都看在眼里,那些人毕竟是文官,跟主战派打的再凶,背后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连这些人都被杀了,他这个宦官出身的宰执,能不能有个好下场,这是谁都不敢确定的事。
好在,杀秦会之等人,几乎是徐世柳一人的决定,文相公本人倒是没有对主和派进行大清洗的意思。
重新执政的文相公很快给童贯去信,要求他统帅全军追击方腊,算是明确童贯对禁军的指挥权。
前线部队中,唯一受到兵变牵连的,只有高俅一人。
重新出任权知临安府的包拯派遣一队衙役,轻轻松松在高俅大营中将其捕拿归案。
殿前司禁军的指挥权被转交给徐世松。
这位同样是江北来的徐家人,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升级成童贯已下的大周武将第二人!
同是徐家人,徐世松与徐世柳获得的待遇完全不同,这一点连徐世松自己都有些想不通。
他借着送徐世玫进文府成亲的机会,专门找到徐世柳,问了这位族弟一下:
“老四,你到底是个什么想法?”徐世松问道:“若是你就此放手,我也不多说什么。若是你还想掌兵,我拼上自己的功劳保你……”
“你是武将,大哥。”
在文相公的书房里,徐世柳捧着一卷不知道从哪翻出来的竹书,微笑着说道:
“而我是文臣,你保我?够得着吗?”
大周文贵武贱,即使是徐世松这样一跃成为朝廷武将第二的大员,在徐世柳这个尚未有功名的小人物面前也是谈不上保举之类的话,除非徐世柳要改走武官路线。
但这是不可能的,若他是武官,之前兵变一连串杀那么多文官,那事可就说不过去了。
“放心吧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