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 第1239章 令人惊讶的小想法(3/3)

对了,除了这些之外,陇右之处还有李儒带着三千左右的兵力,过一段时间后多半也会缓缓的撤入关中,因此基本上来说斐潜暂时不用太过于担心关中对于潼关的杨彪的防御问题。

因此,现在最为关键的问题,便是解决平阳面临的威胁。斐潜于是就带着赵云太史慈,一千五百的骑兵和在北屈的三千完成训练的新兵,走上了回平阳的道路。

不知道什么原因,斐潜忽然觉得鼻子发痒,最后扭过头打了一个巨大的喷嚏,揉了揉鼻子才觉得好了一些,转首对赵云说道:“子龙,刚才你说什么了?”

行军途中,多少有些枯燥,斐潜听闻赵云这几天在抱着春秋左传看,一路之上似乎有些心事的模样,于是就找来了赵云,询问赵云在读左传的过程当中有没有什么问题,结果赵云还没来得及说话,斐潜忽然就觉得鼻子发痒,连续打了几个喷嚏。

赵云在马背上握着缰绳,对着斐潜半拱了拱手,说道:“云近日读左传,确有一处疑惑,思索再三亦不能解……”

斐潜点点头,说道:“子龙请直言。”

“襄公十四年,祁师旷侍于晋侯之侧……”赵云看了看斐潜的面色,才继续说道,“晋侯之问也……”

“可是晋侯问曰,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斐潜拉住马缰绳,让战马的速度稍微【 】降下来一些,然后说道,“子龙困惑何处?是君子其可出?或是天子应有公?亦或其他?”

赵云沉默片刻,说道:“……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百工献艺……其今可乎?其不可乎?”

“呵呵……”斐潜笑了笑,说道,“子龙以为如何?”

“云窃以为,盖因有私也?”赵云说道,“若事无私欲,人无私心,便可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天下自然可治也……”

“左传一书,叙事精妙,叙兴邦滋味有量,陈亡国凄凉可悯,可使得先贤掩面,圣人闭门……”斐潜淡淡的说了一句,“不过然人不可免私,故春秋不再,周室必亡。”

春秋严格说起来并非儒家之人写的书,至少不是董仲舒之后的儒家所写的了,否则左传必然是充斥着君君臣臣,天地有常等等的话语,而不会将师旷所提出的“民贵君轻”写下来,甚至连“卫人出君”这样属于以下犯上的大逆不道之举还多有赞许之意。

斐潜猜测赵云多半是觉得当下局面像春秋战国,又看见汉帝宛如浮萍一般飘荡,便多有感触,却不敢直接说“卫人出君”一事,所以只提了所谓的公心私心的问题而已。

斐潜用手指了指前方的兵卒,说道:“恶公不为公,善私亦可尊。天下为公者未必无其私,一心寻私者未必不公……兵勇好功,战必争先,闻勋则喜,其为私乎,其为公乎?此举善也,或是恶也?大贤山隐,公车不就,扬名天下,其为私乎,或为公乎?此举善也,或为恶也?”

“这个……”赵云无法回答。

“民愚则无物,无物便贫于公也,民慧而有物,有物则富有私也,不知子龙欲民愚,亦或民慧?”斐潜又说道,“天地无私,万物有私,此乃伦常,不必苛于一事一物,当放远量,寻其万世万物之理也。正所谓你我皆凡人,凡人皆有私……”

斐潜原本只是想开导一下有些钻牛角尖的赵云,至少从后世所知道的赵云事迹看来,赵云确实是有时候会因为特意的要求无私,做出一些让人敬佩又尴尬的事情来。比如在刘备进川的时候拒绝封赏,并且谏言刘备不要做这样的事情,最终搞得众将不欢而散。当然,从民生政务的角度来看,赵云的建议不仅没有错,而且还很有道理,甚至是大公无私的典范,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赵云的做法其实就跟子贡赎人一个道理。

不过斐潜万万没想到的是,赵云先是沉默了许久之后,却说出让斐潜吓了一跳的话来……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