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鄢懋卿真的冒青烟 第十二章 不肖子(1/2)

“起白雾者乃为瑞,冒青烟者是为吉?”

严嵩初看这句所谓“皇爷自梦中得来的谶语”,也是不明其意,于是试探着问了一句,

“这……黄公公,不知陶真人对这句谶语作何释义?”

严嵩口中的这位“陶真人”,正是嘉靖一朝深得皇上信任的老道士陶仲文。

如今的陶仲文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非但自己凭借祷病祈福之功,官拜礼部尚书,特授少保,就连他的夫人、儿子、女婿和孙子也都封了爵加了官,所受宠信无人可出其右。

不过此礼部尚书,非彼礼部尚书。

只有严嵩一人的礼部尚书是实职,陶仲文则只是挂了一个虚职,可享等同礼部尚书的一品俸禄罢了。

这种一个堂部多个挂名尚书的情况在明朝极为常见,只是皇上破格提高亲信之人待遇的方式。

话说回来,正所谓术业有专攻。

依常理而言,皇上若真得了什么谶语需找人释义,也应该是先去找陶仲文,就算退而求其次,宫里也还有其他的方士可用,怎么都不该轮到他这个臭写青词的。

换言之,就算黄锦是私自询问,以图揣测圣意,那也是同样的道理。

何况自皇上登基以来,黄锦自伴读升为最亲近的御用太监,二十年来始终谨小慎微,从不与朝中大臣私下来往,与他更是泛泛点头之交。

而今日黄锦忽然私下将他叫住,又将皇上梦中得来的谶言如实相告,这事本就十分突兀。

因此仅是呼吸之间,严嵩便已察觉此事另有蹊跷。

“陶真人尚不知此事。”

黄锦本就是有心算无心,自然也是轻易察觉了严嵩的察觉,只淡淡笑道。

“原来如此……”

严嵩闻言若有所思,所以这可能根本就不是什么所谓的箴言,而是……皇上“无意”透露给他的旨意?

只是这旨意究竟是何用意呢?

礼部执礼乐、教学、宗教、民族及外交之政,皇上若私下有什么旨意,大抵脱不开这个范畴。

而最近几日能够惊动皇上的,似乎只有……这场殿试?!

可是……

严嵩不断默念着纸片上的字迹,冥思苦想:

“起白雾者乃为瑞,冒青烟者是为吉……起白雾者……冒青烟者……怕是与什么人有关?”

“起白雾……起白雾……起白雾……究竟是什么?”

“冒青烟……冒青烟……冒青烟……鄢懋卿?!”

随着不断默念,一个自昨日起已经在他耳边被提及了无数次的名字猛然挤入脑海。

虽然顺序不同,但每一个字的读音都对得上。

难道皇上的旨意与鄢懋卿有关?

那么“冒青烟者是为吉”的意思是……庶吉士?!

“难不成皇上这是指示我动用一些手段,将鄢懋卿选做庶吉士?”

这个念头一出来,立刻就被严嵩下意识的否定!

不应该啊!

不可能吧?

在今日传胪仪之前,皇上应该根本就不会知道世上有这么个人。

而在今日传胪仪之后,就算此人哗众取宠,终于进入了皇上的视线,那也只会因换来皇上的厌烦,自此永无出头之日,又怎会如此指示于我?

除非……

严嵩不由又想起了鄢懋卿的那封殿试答卷。

倘若皇上已经知道了鄢懋卿那封殿试答卷中的内容……似乎就有了那么一丝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