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不论是朱棣,还是朱高炽都大感古怪,一脸摸不着头脑,直到朱高煦种田三个月,竟发现了一种让亩产倍增的法子。
朝堂内,上至皇帝太子,下到文武百官无不目瞪口呆,不敢相信骁勇善战,当朝第一猛将的汉王爷,居然种田也能种出一番作为。
不仅如此,此外放出话来,他要种出亩产十石的稻米,要知道现今种植稻米,最多不过两石多,亩产十石简直是痴人说梦。
不过朝堂的大多数人都没说什么,种田好啊,这不就代表着汉王爷终于不作妖了嘛,朝局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而朱棣、朱高炽,朱高遂面对朱高煦的性子大变,深知内有蹊跷,但背地翻来覆去的查,也没查出什么。
只因他平日里不是去田庄,就是待在自家王府,拉着他的世子一同打熬筋骨,亦或是私下弄些商队,去贩盐和做一些丝绸买卖。
也因有了这些进项,他连军队空饷都不吃了,甚至知道自家老爹缺钱,赚来的银子有一半都进了皇帝内帑。
朱棣见状,虽对次子的孝心大感欣慰,但他实在太了解自己这个儿子了,心中是越加觉得古怪,但之后由于第二次北伐亲征在即,也就没怎么深究。
随凯旋而归后,便开始对朱高煦明里暗里的试探,但终究还是没试探出什么,只好祭出大招,让他去云南就藩,这下就让朱高煦有些绷不住。
于是,从皇宫回到府邸后,没过几日,汉王府就传出汉王研究出一种能够亩产五石的稻米。
翌日,朱高煦进宫,随后就带着皇帝、太子和文武百官去往自己的田庄。
经过一番证实,众人无不欢呼雀跃,朱高煦立刻说应天府土地肥沃,若给自己**年的时间,他定能种出亩产十石的稻米。
朱棣自然听出话中真意,就藩就这样不了了之,不过从中却是悉知了他这儿子对太子之位还藏着念想,不然不会如此。
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郑和船队携诸国使还朝。
汉王府。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于书房内安静的看书,只见他容颜俊秀至极,令人过目难忘,一身宽袍大袖,素不染尘,犹如谪仙人下凡一般,可惜长眉淡漠,两目深静,给人一种难以接近之感。
忽然,书房门被打开,朱高煦和韦氏联袂而来。
杨蛟刚放下手上的书,朱高煦便开口说道:
“此次郑和还朝,不仅又给你爷爷赚取了海量财货,还威震诸多小国,今晚宫里召开游园会,你就别一直待在王府,跟爹去瞧瞧热闹。”
杨蛟站起起身,道:
“您二位应该都知道我向来厌恶宫宴的吧。”
韦氏捂嘴轻笑:
“你爹这是吾家有儿初长成,想带你出去显摆显摆,但话说回来了,你长得这一副世所罕见的好姿颜,不出去走动走动,确实可惜了。”
朱高煦叫嚷:
“最关键的是继承了我这个做爹的英勇,不是什么中看不中用的文弱书生。”
“再说了,都十五六岁了,一直在府像什么话,今晚,我要让朝上的那些人明白,何谓汉王世子的绝代风华。”
杨蛟无奈:
“我又不是女子,有这必要吗?”
韦氏立马回道:
“当然有必要,你也到了议亲的年岁,若是在游园会上相中哪家姑娘,回来直接跟娘说就是。”
她语气微顿:
“但要是你一直待在王府,今后就不要怪娘为你做主了。”
(本章完)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