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媳重生后,婆家全族坟头草两米了 第245章 休夫(1)(3/3)

薛瑁如遭重击,两只手死死掐住了孙氏的脖子,眼珠猩红如血。

“我掐死你!”

衙役好半晌才分开二人,两个人隔空叫骂,一直骂到被关进大牢,刑部尚书十分贴心,将二人比邻关在了一块。

如今败局已定,两个人自知死路难逃,根本不在乎什么气度,什么高门贵胄的风范了,男的女的都像疯子,若不是中间有栏杆围着,恐怕夫妻俩早在定罪之前,就已经同归于尽了。

刑部尚书将案情整理后递交给皇帝,不出所料,又是一场大地震。

皇帝看完奏疏,狂暴下旨:“斩!薛家有一个斩一个!一个都不许放过!朕要抄薛家九族!”

十五年前的景安之变,是皇帝最不愿触及的逆鳞,那年他破除万难刚刚登基,景安王就趁其不备联合左都督沈时谦谋反,当时叛军都已经打进了皇城,景安王的刀就架在皇帝的脖子上,若不是傅平野千里勤王,一箭射杀景安王,皇帝早就已经死了。

当时被叛军打得毫无反击之力的经历,是皇帝毕生的耻辱,他也正因此看傅平野不顺眼。

年仅十五岁的太子,敢在百米之外隔着叛军人墙拉弓,即便刀就架在他父亲的脖颈上,胳膊也能丝毫不抖,一箭射穿景安王的喉管,是何等的冷静、强大,相较之下,被叛军吓得瑟瑟发抖的皇帝,多么庸懦胆怯。

众目睽睽之下,嫔妃、皇子、百官、锦衣卫、叛军,那么多双眼睛,都记录了皇帝此生最无能的时候。

叛军被擒后,皇帝直接下令全部处死,不管是否有降心,但凡参与了叛乱的,一个也不留。

景安王的大军至少也有三五万人,听说当时流在皇城地砖里的血,下了三天的大雨都没能冲刷干净,现在的皇城地砖下还有残留,是何等的惨烈。

这么多年过去,皇帝已经渐渐的忘却了这桩叛乱,也下意识的不去回忆令他耻辱的过去。

但薛家的事一下子把他打回了现实。

原来人还没杀干净。

满朝文武纷纷跪下,齐呼:“皇上三思!”

裘大人膝行上前,振声说道:“陛下!薛家收留反贼遗孤一事,不可能所有薛家族人都知晓,许多薛家人都是无辜的,诛九族就要死上百位无辜之人,请皇上三思啊!”

“是啊陛下!若抄九族,薛家少夫人的娘家谢家也应在其中,可此事谢姑娘分明是受害者,若是如此下令,岂不是杀了一族无辜之人啊!”

皇帝一句上头的话,满朝文武一半都跳出来制止。

其实当年他要将叛军屠尽,也有许多人反对,因为当时太子救驾,其实有大半叛军已经投降,放下了刀,不过当年皇帝没有听这些人的话。

十五年后,同样的场景再次重现了。

皇帝捏着山根说道:“谢见微与此事无关,朕可以许她无罪。”

裘大人:“皇上!不止是谢姑娘,薛家其他族人,都不知薛盼盼其实是反贼之女,他们若也要为此送命,实在是无法服众。”

“陛下!请您三思!”

皇帝脸色阴沉,站起身道:“此事容后再议,退朝。”

“陛下——”

皇帝自顾自地离开了金銮殿,殿上的朝臣片刻后陆续站了起来,不少人都愁容满面。

其他言官上前来扶裘大人,说道:“大人,咱们还是改日再劝吧。陛下应该是由薛家之事,想到了反贼当年之事,心有不悦,咱们再劝下去,恐怕也只会起反效果。”

裘大人也是如此想,抄九族这样大的旨意,若内阁群臣极力反对,皇帝也不能一意孤行,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

众朝臣都往皇宫外走,但唯独一人往御书房的方向走去。

有朝臣看到,想要阻拦,却被同僚抓住。

“咱们就别管了。谢将军去找皇上,必定是为了他家姑娘和薛家的姻亲之事,与咱们无关。”

“哦……”

朝臣若有所思地点头,跟着同僚离去,只是还有点想不通。

谢家人去是为了谢姑娘,那太子殿下去是为了谁呢?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