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车进入中山门后,很快就驶过了南京博物院,但并没有象以往一样,沿着中山东路,向省厅开去,而是在前面的红绿灯路口转左,向南边的午朝门方向飞奔。
半个小时后,面包车来到一红砖拱形券门,略微减低了一下速度,便转进了一条三米多宽的深巷之中,到了尽头,突然右转,来到了一座位于湖边的古院落门前,便悄然停了下来。
这是一座三进的院落,斑驳陆离的双开木门,此时正紧闭着,门前的宽敞空地上,到处是枯枝败叶,野草环生,彷佛有段日子没有人来过。大门的右侧,有一棵高大的弯脖子柏树,紧紧斜靠在围墙边,一枝细长的低垂枝叶,将墙体上的宣传栏几乎要遮盖了。宣传栏为长方形,四周用黄色水泥框边,框内为乳白色石灰打底,上面分别用中英文书写,简短介绍了这座庭院的建筑和占地面积,以及曾为清朝江苏巡抚张伯年曾居住的辉煌历史。大门的左侧,在围墙的半腰处,钉着一块并不起眼的正方形的木制白漆招牌,上面写着“江南珠算研究会”几个黑字,因多年风雨,已褪色泛白,斑驳陆离。
很快,大门慢慢开启了半边,面包车见状,缓缓起步驶入,随后大门又在悄无声息中被关上了。
范清婉下了车,见左前方的门角处,有一电子摄像头正无声地对着自己,便整了整衣衫,快步向里面走出。
这时,暗处走出一人,向她招了一下手,便转身回走,她见状,连忙跟了上去。
二人一前一后,默默走了七八步,穿过一条约四五米的昏暗走廊,来到了一道不锈钢的门前。
来人指了指门前一个铁柜,范清婉顿时心领神会,只见她将手机从挎包中取出,连同挎包一起,放进了铁柜中并顺手关上,然后双手按在一个长方形的指纹扫描屏上,未几,屏幕闪动了一下,显示录入成功,她便向前走上了一步,将双眼贴在一个有托架的瞳孔扫描仪上,一道蓝色的光线扫过,很快就听到“叮”的一声,知道自己的身份验证已获通过,这时不锈钢门也自动打开了。
她接过那人递过来的铁柜开锁的密码纸,便一人走进门去。
路过一个天井,前面是一个较为狭窄的幽暗通道,向前行走了数十步,恍惚间,她发现前面不远处,又有一人在等候,于是连忙加快了脚步。
那人见她将近跟前,便转身向楼里走去,刚走了两步,便左拐,来到一处灯光幽暗处,只见那人伸手在一个发着绿光的位置上轻轻一过,一道强烈的灯光忽然照出,令她瞬时眼花意乱,稍定神后,原来是部电梯。
二人走进电梯,电梯门随即无声关闭了。未几,开始急速地向下运行,她渐渐感到有点耳压,如同飞机降落时一样,但十几秒后,电梯就平稳地停了下来,门无声地打开了。
范清婉跟着那人,走出电梯,转了两弯,眼前顿时感到豁然开朗起来。
这是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放眼看去,呈方形布局,长宽各有五六十米,净空至少有十五六米,宽阔的大厅,犹如新街口旁的那个地铁枢纽站。巨大的欧式吊灯从高空垂吊下来,与顶上四周的卧槽暗灯,相互映辉,将整个大厅的照得如同白昼似的。
墙壁和地面皆为白色的大理石铺就,显得一尘不染,在明亮的灯光下,散发出柔和的光芒。
大厅的中央位置,地上镶嵌着一个巨大的圆圈图案,蓝色衬底,中间部分,由黄红蓝黑白五种颜色,拼成了一个颇具立体感的五芒星图案,气势夺目,熠熠生辉。
范清婉环顾了大厅,见前方和左右,各有一条铺着地毯的长廊,向深处延伸,一眼看不到尽头。
领路之人在大厅中央,略微停顿了一下,便向右边的长廊走去。
幽深的长廊里,灯光昏暗,四周寂静无声,只有过道上方的空调口在发出轻微的嗤嗤声。
此时,范清婉忽然想起,当初进入单位,在进行培训时,教官曾说过一句话,称美国的情报机关大楼,通风系统都安上了消声过滤装置,就连外面的墙体,也安有特殊防护装备,还有,窗户上的玻璃,也含有特制的防辐射原料,防止外面人能通过侦察仪器,读到房间内电脑屏幕上的信息。而在内部工作区里,同样也是警备森严,只要进了大门,手机就立刻没了信号,即便拿着最先进的数码相机,也拍不了任何信息,因为拍出来的全是空白。
行进了数百米,她不时看到有一些房间的窗户,并没有拉上窗帘,通过玻璃,可以清晰地看到里面,灯光有点昏暗,但一排排黑黝黝的服务器机柜,却井然有序地排列在那里,场面十分得壮观,这令她感到无比震撼,她没有想到,这一地下机房,竟是如此的规模宏大,一眼都看不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