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三百五十九章 天将军回天街图,与李隆基的对话(3/3)

李瑄向杨玉环解释道。

“那三郎这样,一定大帝了。”

杨玉环看着李隆基说道。

“西方的大帝,怎能和圣人相比,圣人一词,远迈大帝。更何况天可汗,是天下的共主。西方最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都不及圣人。”

李瑄纠正杨玉环的话。

“也是!圣人文治武功,千古一人。”

杨玉环和李瑄这一唱一和,让李隆基又来了心情,他感觉自己又飘起来了。

“七郎,罗马帝国是在地中海上的国度吧!听说哪里很富庶。”

李隆基饶有兴致地向李瑄问道。

“回圣人,现在的罗马帝国是曾经最辉煌罗马帝国分解出的东罗马帝国,但他们视自己为正统,自称罗马帝国。他们一定比大食帝国更富有。”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罗马帝国曾遣使来唐,龙池中的水仙花就是他们带来的。我只记得他们和粟特人有些相像。当时他们说两年多时间,才辗转来到大唐。”

曾经大唐将罗马帝国称为拂菻,经过李瑄科普后,正式译为“罗马”两个汉字。

“罗马帝国距离长安万里之外,我们的兵马如果没有地方辅军、地方粮草相助,不可能直接进入罗马帝国。”

李瑄这样向李隆基回答道。

“七郎还有征服罗马的心思吗?”

李隆基问李瑄,他不能忍受有人能和他一样称为皇帝。

他是唯一的天下共主。

“回圣人,大食刚经历改朝换代,又发生兄弟相残的事情。萨法赫的弟弟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将他杀死,成为新的哈里发。”

“臣得到消息,此人雄心勃勃,似乎比他兄长更强势,已经击退罗马帝国的军队,平定内部不臣服的总督。”

“臣建议,趁大食帝国动荡,百姓迷茫的时候,大唐继续出兵西征,一举攻克哈希姆城,拿下圣城耶路撒冷、麦加,将大唐的战旗插在地中海,成就圣人不朽的军功。”

“只有将大食帝国覆灭,我大唐才能借助波斯之资源、粮草,向罗马攻击!”

李瑄看似头头是道地向李隆基分析道。

实际上是在借助李隆基膨胀的野心,忽悠李隆基!

自他收取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价值二百万匹丝绸的金银珠宝和十万第纳尔、一千万第尔汗以后,就打算暂时偃旗息鼓。

他接下来,只会为安史之乱做准备。

到时候他控制西域入口,假装调兵入波斯到达里海。

其一,自然是给安禄山范阳起兵的机会。

想改变大唐,必须由安禄山挑起战斗,并且势如破竹地将李隆基赶出长安。

这样李隆基才会能在天下百姓、官吏那里,彻底失去威望。

其间的苍生伤亡,不可避免。

不破不立,这些是必须承受的代价。历史上打了八年的安史之乱太惨烈。

李瑄一定要快速结束,定鼎天下。

其二。

安禄山一旦起兵,李隆基就会颜面尽失,因为安禄山是他一手提拔的,处处维护。

他像是找遮羞布一样,不顾一切。

届时,他会让有能力的将领快马加鞭从边境回来。

历史上哥舒翰、封常清等将领回去的时候,都没有带自己的兵马,而是让荒废已久的南衙禁军,穿上盔甲,再招募一些没有训练过的百姓抵抗虎狼之师。

除了调兵遣将需要数月时间以外,更多的是李隆基失去理智。

结局是显然易见的。

李瑄那时候如果谎称自己在“里海”,并称病无法归,李隆基也拿他没办法。

李瑄一旦到京兆地区,一定会携带千军万马。

“七郎需要多久时间出发?”

李隆基在宴会上迫不及待地向李瑄询问。

李瑄所说,正是他看到地中海地图以后的愿望。

如果做不到就罢了。但麾下有李瑄这种绝代名将,一定可以做到。

穷兵黩武的李隆基怎么会不心动呢?

“为确保万无一失,新兵招募完毕,训练一番后,准备粮草辎重,大概十四载春天出发。”

李瑄给出一个合理的时间。

“嗯!万里远征,需万全之策。待七郎回西域后,就可以准备。有什么需求,尽管开口。朝廷会全力支持安西。”

李隆基点了点头,安西北庭军战斗了两年,休息一年多时间非常合理。

毕竟大食帝国还存在强大力量。

“远征之时,战马因水土不服,消耗最大,还需要一些战马。粮食可以用绢去和籴,另外,工匠和军医也是安西欠缺的。因为缺少工匠,在出征波斯的时候,士兵拿着损坏的武器作战,受伤的士卒无人医治而死。”

李瑄睁着眼睛说瞎话。

他最重视工匠和军医,知道后勤的重要性。

但要发展西域、河中,工匠和军医自然是越多越好。

“这怎么能行!朕会立刻下令召两千名工匠和军医,前往西域。七郎是陇右群牧使,尽管调度陇右牧监的战马。”

李隆基想也不想,就同意李瑄的请求。

不久后,工匠和军医会带着他们的家属,到达安西报到。

虽然安西不是好地方,但李瑄不会亏待这些工匠。

有随意调遣牧监战马的命令,李瑄更放心。

随后,李瑄又向李隆基提及在北庭都护府以北建立葛逻禄汗国,制衡回纥的事情。

李隆基同意李瑄的求情,回纥最近几年一直在开疆拓土,需要敲打一下。

宴会结束后,李隆基会赐予施利叶护封号可汗。

在天将军驰骋的土地上,天可汗的册封,即为正统!

宴会的靡靡之音,一直持续到黄昏时刻。

李瑄微醉!但意识清醒。

而李隆基因为高兴,醉得不省人事,女官们将李隆基搀扶向幕后而去。

杨玉环最后看李瑄一眼后,只能陪同离开。

圣人罢,宴会终止。在监礼官的主持下,文武百官先后退场。

李瑄没有与百官交谈,而是和李霅一起登上马车,向平康坊而去。

按照礼制,李瑄应该先去看望父亲李适之,再回府中与妻子会。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