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知否宰执天下开始 第七十章他恭敬的叫道: “阁老!…(2/2)

在谈及凿冰求鲤的时候,更是感慨万分。

曾经的小举子,慢慢成了小阁老,又将“小”字去掉。

王昂也不再那么紧张,当年他和楚鸿相处的时间其实不短。

不过,十年未见,一个是小举子,一个已然入阁,差距实在太大。

甚至,他当时呈递拜帖的时候,都不指望能被接见。

如今,阁老亲切的态度,让他心里安稳不少。

谈及江南的事情,王昂便慢慢健谈起来。

曾经的扬州楚氏,扬州郡望,在出了楚鸿这个内阁大学士以后,刹那间就化为江南大族。

曾经的楚氏,有钱财、有底蕴、但不敢扩张,也不敢大肆发展,如今一切应有尽有,发展极其顺利。

扬州楚氏好起来,其余三大家族坚定的支持簇拥,也能喝到不少汤水,也长膘不少。

楚鸿很喜欢谈论江南的事情,也喜欢听江南的事情。

十年的时光,自从他进士及第,除了江南为官的那段时间,甚至都没有回过扬州。

当年是为了打拼,不想回去。

如今是为了天下,为了两京一十三省,没有时间回去。

从汴京到扬州,一来一去就是一个多月,要是休憩一段时间,那就是将近两个月。

这只是阁老的两个月,但天下黎民何其之多,那就是每个人的两个月。

阁老,欠不起!

王昂是个懂事的人,当理解了楚鸿的思乡情,当即去往住所取了一斤扬州沃土送与阁老。

楚鸿也相当满意,不愧是【江南七子】。

这场谈论,谁都没提科考的事情。

在亲自送走两人的时候,楚鸿隐晦许诺了两人,让他们好好科考。

同时,楚鸿又隐晦的让两人告知扬州举子,多看多想时政,多想想新帝和太后的事情。

唯一的提示,楚阁老是皇帝的外甥!

除此以外,其他的也没再说什么。

同为扬州出身,要是换在别的几届,楚鸿高低得扬州进士满天下

但这次不行,这次是第一届,公平相当的必要。

在维持大幅度公平的情况下,关系户不能太多。

是的,哪怕是阁老当主考官,也有关系户。

当然,有些也是楚鸿的关系户。

楚鸿也从来不忌讳走关系的事情。

何谓门生故吏?

业师无疑能吸纳大部分进士的归属,可仅仅靠着业师一个名头,你就想让人家忠心耿耿?

不可能啊!

他是阁老,但他也得维持权势,也得有自己人。

走关系这种事情,注定无法避免。

楚鸿自认相当讲良心!

本次科考,预计三百八十一名进士,仅有四十三个名额内定。

且这些内定的名额无一不是二甲末和三甲。

于国,一甲和二甲前列才是国之大才,为国举才的目的自然达成。

于举子,三百三十多个真正凭借实力去争的名额,相比于其他的春闱,关系户的比列真的相当小。

这种科考,也是相当公平。

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楚鸿能做的,无非也就是让寒门子弟多那么一点机会。

要说不存在半点走关系的,那完全不可能,哪怕皇帝主持科考也一样。

够良心了!

楚鸿甚至敢说,这届科考绝对是大周科举前三公平的。

前两名,一个是大周朝第一届科考。

嗯.第二不知道是谁。

毕竟,大周太宗烛光斧影,太宗的第一次科考绝对倾向于内定,不是公平的。

往后,文官集团成型,公平自然就更少。

如今,赵宗全登基,已然是大周朝的第五位帝王。

这种情况下,这种程度的公平,已然相当罕见。

等张周和王昂走后,楚鸿慢慢算起账来。

四十三个名额,韩系有八个内定,太后党六个内定,其余几大派系一方分三四个。

为了分化武将,武将转文的得给一点机会,这里也得分走三四个,余下的到楚鸿手里的也就五六七八个。

这个数量,少!

不过,考虑到这是新帝的第一届恩科,这个数量也不奇怪。

楚鸿的几个名额,张周和王昂估计会占一个。

王昂估计本身就有考上的本事,到时候看他要不要被捞就行。

反正,不让人落榜就行。

当年,为了让表哥有个职务,陕西布政使出了点小力气。

虽然被帮忙的人如今成了桓王,但楚鸿是个讲究人。

陕西布政使前段时间带了小儿子来找了自己,没找桓王的人情反而是来找自己的人情,说明布政使是想让小孙子偏向于自己这一边,他自然不会将人推远,这个位置肯定是得给人家。

那布政使的孙子是个聪明的,将来从政,估计也不会比他父亲差。

值得培养。

刑部尚书章宇前几天带了章衡、章惇来拜见过楚鸿。

这对叔侄都是有本事上榜的,适当扶持就行,倒也不浪费名额。

其他几个位置,扬州本家留一两个,杭州家族私塾那边留两三个.

这加减法是真难算,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啊!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