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145章 意外变故(3/3)

“封儿,子扬,我意以子龙为主帅,子义为辅,徐盛、潘璋、周泰为将,固守广陵三个月至半年,汝意下如何?”

刚一见面,刘备就迫不及待的说出心里勾画了好几天的计划。

“我亲提大军西出,在微山湖湖畔切断郭贡的退路,围歼其于鲁国境内。”

刘备露出得意之色:“为父预计至多一个半月,就能救下鲁国,回师南下。满打满算,如何也超过不了三个月。”

“父亲,只怕事情不会如此简单。”

刘封根本不吃这一套,一针见血的指出:“若是真依父亲所谋,郭贡主力尽丧,梁国城防形同虚设,父亲取还是不取?若是不取,平白送给了曹操或吕布。”

接着,刘封又说道:“鲁国陈逸求援,父亲应招出兵,入还是不入?鲁国地处要隘,四通八达,进可威胁兖州心腹,退则遮蔽海东。若是不入,下次必定不会再有这么好的机会。”

“梁国、鲁国如果都占领了,那沛国乃是交通要地,勾连梁、鲁两地,地产丰富,人口繁盛,父亲是占还是不占?若是不占,陈太守的父亲可还挂着沛相的名头,若是来求助于您,您当真拒绝的了?”

“如此一来,父亲麾下纵有两万士卒,都未必够新占之地所备,又何以南下击退袁术?”

刘封的话震耳欲聋,发人深省。

刘备顺着刘封的思路一想,结果发现的确是自己想的太简单了。

这简直是连环计,一环扣一环,不知不觉就让人深入进去了。

正如刘封所说的那样,一旦吃掉了郭贡的主力,梁国只剩下三四千老弱残兵,防御形同虚设,自己当真能忍住这诱惑,眼看着梁国被曹操、吕布占领,而自己则带着部队南下去救援广陵?

刘备沉思了片刻,“那依封儿之见,我军还是继续南下,先彻底收复广陵?”

“孩儿并非是如此建议。”

刘封在来的路上已经有了通盘的考量,此时照本宣科道:“鲁国必须要救,但郭贡不可灭。”

“鲁国必须要救,但郭贡不可灭?”

刘备咀嚼着刘封的话,有些恍然。

刘封叹息了一声:“若是我徐州已经有三五年的积蓄,孩儿愿为父亲镇守广陵一年,让父亲可鲸吞豫州三郡。只是现在州府虽然有些钱粮,可若要扩军,却是杯水车薪。”

刘封所说的其实就是理论上更好的方案。

由他镇守广陵,抵御袁术,以广陵之坚固,以及积蓄的粮食,坚守一年半载不在话下。

在这一年里,刘备可先灭郭贡,后取鲁沛梁三国,而同时,徐州本土可大规模扩军,再征召个两万到三万人,如此一来,地盘扩大了,军队增加了,财政也增加了,形成了一个良性的闭环。

而且目标也是袁家影响力比较小的郡国,只要拿下之后,好好的休养个三五年,无论是南下席卷扬州,还是北上对抗曹袁,就都有了足够的资本。

虽然其中风险很大,有一年的半空窗期比较难熬,可总算是有机会熬过去的。

可现在的积蓄不足以大规模扩军,哪怕把钱粮用到极致,最多也只能扩充个五千到一万人,相差实在太大,不但没法吃成胖子,反而会有被撑死的风险。

所以刘封才会着急赶来想要劝阻刘备,担心刘备一旦眼红起来,停不下来,到那时候可能连徐州的基业都要动摇了的。

“正是!”

刘晔也在一旁赞同道:“明公自可抄袭郭贡后路,然最后却需放他一马,让他能带着兵马安然回去梁国。如此一来,可保梁国不会落入曹兖州、吕将军之手,为我将来获得鲁沛争取时间。”

说到这里,刘晔顿了顿,看了一眼刘封后,继续说道:“若是能让他亲善我徐州,自然是再好不过。就算不能,也得让他继续保有面对曹操的实力。”

听了刘晔的建议,刘备长叹一声,深觉有理,也只能接受现实。

“那依尔等之见,我军接下来该如何行动?”

刘备心中已经有了主意,但还是想听听自己儿子和刘晔的意见。

“父亲让田叔驻守高邮,然后带主力回师西进,孩儿为父亲镇守广陵,三月之内,纵使袁术倾力来攻,也可保城池不失。”

高邮是极其关键的节点,袁术军如果兵力充足的话,可以一边包围广陵,一边逆流而上,袭取高邮。

一旦拿下高邮了的话,那广陵就和徐州彻底断开联系了,不但被包围,而且还孤悬于外,对于士气和民心的打击是难以想象的。

而且哪怕徐州军从西线回来之后,想要驰援广陵,也得先攻打高邮,拿下了高邮之后,才能继续南下广陵。

因此,高邮必须驻兵,而且还得驻重兵。

田豫如果能够继续留在高邮,那刘封在广陵就高枕无忧了。

刘备没多犹豫,直接点头同意。

最后商量妥当,刘备带亲卫营、张飞营、臧霸营一万两千精锐西征,救援鲁国,田豫留守高邮、平安两县。

关羽依旧在东城活动,牵制袁术军寿春、厉阳的军力。

刘晔为参军,直接跟随刘备西征,广陵县城的县务最后还是落到了刘封的头上。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