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第二八七章 咱立的后宫不得干政的铁碑,被太监给砸了?!朱元璋暴怒!(2/3)

现在,皇祖母还在,你父皇把事情托付给了我。

我这个孤老婆子,拼了命,也要给你多支撑上几年。

不让外面的风风雨雨,扰到我家孙儿。

但我终究是一个孤老婆子,年纪大了。

再活又能活几年?

况且,我一个妇道人家,也没有那么多的见识。

只能勉力支撑罢了。

这大明,终究还是要交到祁镇你手里。

让你们这些爷们儿,男子汉大丈夫,来做事儿才是最好……”

张氏当时在说这话时,望着朱祁镇脸上满满的都是期盼。

朱祁镇用力的点头:“皇祖母,孙儿明白了,孙儿一定会好好的学如何如何治国理政。

一定要当一个好皇帝!

不让皇祖母您这么累!”

听到朱祁镇说出来的如此懂事的话,太皇太后张氏脸上露出了笑容。

看着朱祁镇这个孙子,满满的都是欣慰之色。

觉得又有了希望。

朱元璋看着模拟器之上所出现的一些画面,脸上也同样是露出来了欣慰之色。

果然,不愧是能够成为大明战神的人,就是不一样。

这份心智,不是一般人所能够拥有的。

不过,他看着张氏这个太皇太后,朱元璋脸上的神色,也多少有些复杂。

话说,在此之前他曾专门立过铁碑,说过后宫不得干政的。

这后宫,包括后宫的女人,以及相应的太监等人。

所为的,就是防止皇帝的权柄被夺。

但现在,后宫干政的事儿,却又一次的出现了。

他心里面自然不是滋味。

不过看着画面之中,那张氏的表现,朱元璋心中的那些难受,又减轻了不少。

真的论起来的话,这张氏看起来人还不错。

而且,这也不是她主动想要干政,实在是情况过于特殊。

出现了少年天子。

少年天子心智不成熟,这个时候,还不能独自行事权柄。

太小了,很容易被臣子们给愚弄。

这个时候,有太皇太后这样的特殊人来支撑一下,倒也不是不行。

只希望这张氏,能够如同画面里,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始终表里如一。

这样的话,也不失为自己朱家的好媳妇儿。

今后,也能称得上一声贤后……

在朱元璋如此想着的时候,很快便又有新的画面浮现出来。

“祁镇,你爹他是个大英雄。

你爹在登基之后,便遇到了汉王造反。

是你爹亲自带兵,前去将汉王作乱给平定了。

后面你爹又亲自带兵,多次巡边,加强武备。

还在宣德三年之时,亲自带兵作战,令的那兀良哈部,滚鞍下马来降……”

皇太后孙氏,坐在那里脸上带着满满追忆的看着朱祁镇,出声说道。

讲述着朱瞻基的光辉历史……

“娘,孩儿长大后,一定要做一个好皇帝,做一个如同父皇那样的大英雄。

儿子今后长大了,若是遇到外族入侵我大明之时,孩儿也要御驾亲征!

把那些胆敢欺负我大明的蛮族,都给一网打尽!

杀他们个落花流水!”

年幼的朱祁镇,握着拳头看着他娘,一脸认真的出声说道。

“好!我儿子果然是好样的!娘记住了你说的话!

我儿子长大后,也一样能当一个大英雄,像你爹那样!”

孙氏带着一些欢欣鼓舞的,望着朱祁镇出声说道。

母子二人相处,显得很是很融洽。

朱元璋看着模拟器当中的这一幕,脸上不由的露出了一些笑容。

好好好!

朱瞻基这家伙,虽然寿命短了点儿。

但是别管怎么说,运气还是挺不错的。

有一个非常靠得住的娘,还娶了一个这么好的皇后。

从模拟器当中出现的画面可以看出来,孙氏还真是一个很不错的人。

有她们婆媳两个人相互照应着,为朱祁镇进行保驾护航。

祁镇这孩子,绝对成就非凡,能够很好的成长。

哪怕是在他成长的过程里缺乏了父亲,问题也不是太大。

现在通过孙氏所说的这只言片语,他能够知道,朱瞻基当皇帝之时,把很多事情也都做的也很是不错。

就比如,他敢与御驾亲征这事儿,就远比他强上太多。

果然不愧是好圣孙,被老四这家伙这般的疼爱。

这家伙还是一个很不错的人。

老四终究没有被辜负。

能够多次御驾亲征,平了汉王叛乱,还能战败兀良哈。

那这事儿,还真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经过了朱高炽这个孙子,所做出来的混账事,大明很快就又一次的崛起了。

有了朱瞻基这个当爹的,打出来的一些基础。

后面又出现了一个大明战神朱祁镇,这么一个无敌的存在,当真是自己大明之福!

朱元璋是越想越高兴,心情特别的不错。

短短的时间里,他就已经是在心里面明白了不少的事情。

比如,汉王朱高煦这家伙,终究还是没能忍住,造了反,想要夺取皇位。

不过这家伙的能力,和他爹老四比起来,是差的太远。

老四以少胜多,靖难成功,当上了皇帝。

而他却被他侄子给灭掉了,这就是差距……

果然,自己这次选择观看朱祁镇这个好儿孙的未来,没有选错。

这朱祁镇,当得起大明战神的这个称号。

如此想着,朱元璋便又一次将目光集中到了这模拟器上。

接着看上面的画面。

在他的注视之下,很快就有新的画面浮现出来。

新出现的画面里,朱祁镇正在这里学习。

而是负责对朱祁镇进行教授的,依旧还是王振这个太监。

“王先生,这问题今天太傅和朕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