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就说道,“报恩寺肯定是要建,应天府的寺庙不该太多,也不能没几个。就是用的人不能太多,我让人慢慢修。”
老朱还是忍不住提醒说道,“别让人误会了你的意思,你跟前有个和尚,现在又修佛寺,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你现在要大兴佛寺!”
朱允熥不觉得老朱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甚至一个不小心,这样的局面说不定也就是发生了,这就不太好了。
想要讨好上位者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领会上位者的意思。有些人误解了,或者觉得只要有机会,那就百般去讨好。
朱允熥笑着点头说道,“我心里明白,其实这么些年,不少人都说我们爷孙对佛教、道教不太好。”
“佛寺不能广收田产,他们不事生产!”老朱无比坚决的说道,“真要是不闻不问,那些寺庙就有太多田地,寺庙里和尚也就多了。”
老朱是过来人,自然也就对这类情况有着足够的发言权,他的担心显然也不是多余的。
不要说在元末了,就算是在其他的朝代也是一样,一旦宗教兴盛,必然会兼并很多的土地,这些人比一些地主还会敛财。
而且这些寺庙基本上是吧交税的,再加上出家的人多了,说不定也就是影响一些基本的农业生产了,这显然也不是统治者希望看到的事情。
“我心里有数,只是我大明现在的佛家稍微有些多了。”朱允熥无奈说道,“到了合适的时候,天师府那边也要关照一下。”
老朱也完全可以理解朱允熥的这些担忧,宗教显然也不能是一家独大,要不然肯定没有什么好处。
可是完全没有信仰之类的也不行,很多的百姓就是愿意相信这些。要是完全的取缔肯定不行,只能是朝廷有限制的去引导。
真的要是全面的取缔,说不定又要冒出来一些弥勒教之类的,说不定会喊着‘明王出世’等等,这显然就非常不符合朱家的利益了。
现在的佛教和道教就算也有些不足之处,但是他们的一些观点也是符合统治者的利益,也不会特别的出格。
但是有些人牵强附会弄出来的东西,那就显然是不符合统治者的利益了,他们带来的危害显然也是更大一些了,这也是朝廷无法容忍的。
所以该限制的时候就是要限制,该引导的时候就引导,免得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误入歧途。
爷孙两个聊着天、说着事,带领着宗室以及文武百官朝着孝陵走去,这也是祭奠的一部分。
老朱仔细的看了看神道,说道,“看着还是和早些年有些不一样,这也修建了二十年了,也该是有现在这番模样了。”
孝陵的规模很大,现在亭台楼阁、各种享殿、祭殿也都有,还在这里养了不少鹿等等,自然也就看出来了不俗的气派,这也符合帝陵的特点。
朱允熥就笑着说道,“肯定也是该有如今的样子,以后还要继续修。外墙这些,怕是只能到了我修个十几年才算是完工。”
老朱认可这个说法,他要是不在了,朱允熥肯定还要持续的修建孝陵,要不然全天下人的口水都会淹死他,这些事情也是没什么好商量的。
老朱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文垚只怕是最忙,你修几年就修的差不多了,可以停下来。你要是到了这边,他也得花些工夫给你修一修。”
朱允熥哑然失笑,不过完全觉得正确,“那我到时候得给他说清楚了,修一修就差不多了,不能修的太过。”
老朱则自信的说道,“那你用不着担心,你在西边就好。文垚就是再孝顺,也不敢给你的陵寝修的太过,肯定比不上咱。”
这么说自然也是有些过了,并不是每个开国皇帝的陵寝就是那个王朝规模最大、花费最多的,有些继任的皇帝修建的陵寝会超过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