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兵打仗还可以从凭借着战场的经验杀出来,但治理天下却很难这样做,更重要的是没了徐凡在上面叮嘱,能主动学习的几乎没有。
一般的情况下,大汉的诸侯们都是无为而治,除了收税和维持自最基本的秩序,其他的什么都不管,不是他们不想管,而是没那个能力。
而辽东的天时地利人和,也适合他们这种无为而治的理念,辽东的各方诸侯,在这种理念下发展的居然不错。
首先是辽东的天时极其好,大汉四面出击,把稍微有点威胁的势力打得分崩离析,整个天下可以说是大汉一家独大。
这种安全的环境导致了辽东的诸侯没有任何强大的敌人,没有强大的敌人,自然不需要集结资源抵抗敌人,这就是辽东诸侯无为而治的天时。
无为而治的地利就是广大的辽东,人口稀少,未经开发,每个诸侯国都可以说是小国寡民,在资源不用争夺,来到这里的移民主动开垦土地就会有收益,所以辽东诸侯国在环境上适合无为而治。
最后则是人和,辽东是除齐地之外,齐人最多的地方,甚至于齐国的读书人,辽东比齐地还要多。
先是暴秦的圈地,而后又是项羽的清洗,大汉的清洗,接连串的打击,让大量的齐国读书人或是逃命或是被贬到辽东,说是齐国的文脉在辽东也不为过。
而齐国读书人大部分治黄老,当大汉的诸侯带领自己的士兵来到这片蛮荒大陆的时候,你让他们打仗他们还懂,但让他们治理天下,他们治理个锤子。
他们只能聘请当地的读书人,辅助自己治理天下,而他们请的读书人大部分都是黄老一派的学者,整个辽东大概有五十余个诸侯国,这些诸侯国的丞相和重要的官职,几乎都被黄老一派的读书人霸占。
甚至形成了排他效应,像农家墨家乃至于法家的学子,因为有技术属性,还能在这片土地上生存。
儒家的读书人来到这片土地,他们要不是归顺黄老,要不只能成为一个夫子教化野人。
儒家士子想要在政治上挑战黄老派的地位,那只能被打得粉身碎骨。
当然黄老派在辽东会有如此高的地位,也是因为他们的确把诸侯国治理的非常好,大汉的诸侯极其满意这样的政治联盟,并不想改变这样的局面。
而且黄老派的政治理念也非常适合这些诸侯,他们自然不可能承认自己不懂治理国家,但要上手就会露馅,无为而治,就不需要他们自己上手了,这是天然时候他们的施政理念。
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加持下,辽东简直成为了黄老派的大本营。
张良点头道:“田齐不愧是齐地的宗师。”
许重召想了想问道:“丞相,诸侯大会没有特别缘由,不都是在长安城召开,今年怎么会在我辽东召开?”
张良撇了许重召一眼道:“天子担心辽东的债务太过沉重,会有诸侯承担不住债务,影响朝廷的声誉。”
许重召听到这话只能尴尬的笑了笑。
这事情还要从刘邦筹集了一个造船厂说起。
五月份的时候,刘邦从长安归来,居然带了一大批工匠在沛国建立了一个堪比广阳造船厂的船厂,这事情引起了整个辽东诸侯的轰动。
因为辽东条件恶劣,加上又不像南方一样有甘蔗这样的经济作物,这些诸侯虽然不缺粮食,但手中真没有多少钱。甚至不少人还欠着外债,还是徐凡看他们在漠北大战立了不少功劳,由大汉朝廷帮他们接收了一些债。
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辽东的诸侯实在比不上他们在南方的战友,他们各个是负翁。
他们是没有钱来建设大型作坊的,现在刘邦忽然有这么大的动作。大家还以为刘邦是口才了得,忽悠天子给他弄了一个造船厂。
后面他们才知道,原来长安城还有票据交易所这样的地方,只要拿出一个企划书,就可以找到有钱的韭菜给自己投资。
知道有这么好的地方,这些已经穷了好几年的辽东诸侯,还有什么好想的。
先是去刘邦那里取经,而后让自己的手下带着自己的印信和企划书去长安城,而后找自己的老战友帮忙,让他们帮自己弄ipo上市。
不到半年时间,这些辽东的诸侯从长安的票据交易所,吸取了10亿的钱财。
把刘邦的造船厂加上去,辽东将会有三个造船厂,码头将会有7个,还有10支即将成立的捕鲸队。
最近更是传出吕臣要联合辽东二十余位诸侯,在辽东修通连接各大诸侯的轨道网络,光这一个项目,预计募集的资金就超过了10亿钱。
这让徐凡暴怒,麻蛋,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韭菜,看在你们是兄弟的份上让你们割一茬,结果你们给我割断根。
于是就张良这次来辽东开诸侯大会,他主要是代表徐凡来辽东敲打这些辽东诸侯的。
(本章完)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