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宁愿被人遗忘的大明皇孙 第92章 兄弟交锋(2/3)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朱允炆抬头看去,看到一个身影走进来,正是他的心腹,李文忠。

“殿下。”李文忠恭敬地行礼。

朱允炆点点头:“文忠,有什么消息?”

李文忠低声说道:“殿下,祭酒大人已经向陛下进言,建议陛下听取您的意见,做出一些调整。”

朱允炆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张祭酒果然是明智之人。”

李文忠点点头:“殿下,虽然当前形势复杂,但只要我们坚持正道,终会有所成就。”

朱允炆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是的,我们不能放弃。”

朱允炆早早地来到朝堂,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今天将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地看着下面的群臣。朱怀站在一旁,目光冷冷地扫视着朱允炆。

“诸位爱卿,朕有一事要宣布。”朱元璋沉声说道。

群臣纷纷抬头,静静地等待着皇帝的发言。

“朕经过慎重考虑,决定采纳允炆的建议,减轻赋税,关注民生。”朱元璋说道。

群臣中一片哗然,有人表示赞同,有人则面露难色。

朱怀冷冷地看着朱允炆,眼中闪过一丝不屑。

朱允炆则深吸一口气,心中充满了激动。张居正站在讲坛上,目光炯炯地看着下面的学生们:“诸位,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运用道德经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允炆,你太让我失望了!”朱怀突然拍案而起,声音如雷霆般在房间内回荡,“你身为太子,竟然如此懦弱无能,如何能够承担起治理天下的重任?”

朱允炆眉头微皱,抬头看向朱怀,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他深吸一口气,平静地说道:“二哥,你这是在替父皇教训我吗?你可曾想过,父皇的意图究竟是什么?”

朱怀冷笑一声,走到朱允炆面前,俯视着他说道:“允炆,父皇一心想要天下太平,国泰民安。而你,连最基本的决断力都没有,如何能让父皇放心?”

朱允炆缓缓站起身来,与朱怀对视,语气坚定:“二哥,你总是以为自己是父皇最得力的帮手,但你是否想过,父皇为何选我为太子?他要的不是一个只会动武的皇帝,而是一个能够平衡朝局,安抚民心的君主。”

朱怀的脸色变得更加阴沉,他逼近一步,低声说道:“允炆,你不要以为父皇的选择就是正确的。你若继续这样懦弱下去,迟早会被朝中的奸臣所害,到那时,整个大明江山都会因你而动荡!”

朱允炆毫不退缩,直视着朱怀的眼睛,冷静地回应:“二哥,你总是以为武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你忘了,治理国家不仅仅靠武力,更需要智慧和仁德。父皇一直教导我们,要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压人。”

朱怀怒不可遏,挥手一掌拍在书案上,震得书案上的文书四散飞扬:“允炆,你这是在教训我吗?你可知道,我在边疆浴血奋战,为的就是保卫这片江山,而你却在这里说教!你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责任!”

朱允炆眼中闪过一丝痛苦,但他依然坚定地说道:“二哥,我从未否认你的功劳,也从未质疑你的勇气。但治理国家,不仅仅是战场上的胜利,更是内政的稳定和民心的安定。我们应该相互扶持,而不是彼此争斗。”

朱怀冷哼一声,转身背对着朱允炆,沉声说道:“允炆,你太天真了。朝中的那些文臣,一个个都是两面三刀之辈,你若不加以防范,迟早会被他们所害。”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缓步走到朱怀身旁,轻声说道:“二哥,我知道你担心我,但我们是兄弟,应该共同面对这些困难。父皇年事已高,我们更应该团结一致,为大明的未来努力。”

朱怀沉默片刻,终于缓缓转过身来,眼神中多了一丝复杂的情感。他看着朱允炆,声音低沉:“允炆,我只是希望你能明白,皇位不仅仅是一个象征,更是一份沉重的责任。你要做的,不仅仅是一个仁慈的君主,更要有足够的决断力和魄力。”

朱允炆点点头,目光坚定:“二哥,我会记住你的话。我们一起努力,为大明的未来而奋斗。”

就在此时,御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个身穿国子监学者服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恭敬地行礼:“殿下,朱怀将军,学生有事禀报。”

朱怀和朱允炆同时转过身来,朱怀问道:“何事?”

学者低声说道:“近日国子监内,有学者对《道德经》进行了新的解读,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学生认为,此事关系重大,应当请两位殿下过目。”

朱允炆眉头微皱,问道:“是什么样的解读?”

学者取出一卷竹简,递给朱允炆:“学生认为,这些解读涉及到国家治理和民生福祉,值得重视。”

朱允炆接过竹简,展开细看,眉头越皱越紧。他将竹简递给朱怀,沉声说道:“二哥,你看看。”

朱怀接过竹简,快速浏览了一遍,脸色变得凝重:“这些解读确实有些新奇,但也有些偏激。若是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争议。”

朱允炆点点头:“正是如此。所以我们需要慎重对待。”

学者见状,继续说道:“学生认为,这些解读虽然新奇,但也有一定的道理。若能加以引导,或许能够为国家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朱怀冷哼一声:“学术之争,本就复杂。我们需要的是稳定,而不是更多的争议。”

朱允炆思索片刻,缓缓说道:“二哥说得有道理。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拒绝新的思想。或许可以召集国子监的学者们,共同讨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朱怀点点头:“这样也好。但要注意控制,不可让这些新解扰乱朝局。”

朱允炆转向学者,吩咐道:“你回去告诉国子监的学者们,我们会安排时间,与他们共同讨论这些新解。但在此之前,不可随意传播。”

学者恭敬地行礼:“学生明白。多谢殿下。”

朱怀身材魁梧,眉宇间充满了威严与不屑,他的声音如同雷霆般在大殿内回荡。

“朱允炆,你简直是不懂事!你可知这皇位继承之事关系到整个大明的未来?你若无担当,如何能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