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合院 第十六章 生命意义的二次定义(2/2)

《安妮日记》是一本小小的书,书本并不厚。

不同于其他小说的长篇大论,安妮日记就是一个小姑娘的每日札记,记录着自己的普通寻常。只是她的普通寻常是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不敢想象的痛苦记录。

安妮的心惊胆战牵动着尹静的心,她觉得自己恍若同她一起藏匿在那个阁楼里,听着外面的人声、脚步声,慢慢靠近,仿佛生与死就隔着一扇门。

只是平常之门推开的是自由,而这扇门推开的有可能是死亡。

**对犹太人的追捕屠杀并不区分男女老少,安妮最终也没有等到和平,在集中营中因斑疹伤寒死去。她没有等到自己的日记出版。但是记录下了战争中的事实。

1944年4月5日,安妮在日记里写下:“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安妮确实做到了。只是尹静或说天下人,都不希望是这样的结局吧。

尹静合上书本的那一刻,心情沉重。

战争,从世界起源开始就没有停止过。

无论是万物之间争夺能量,还是侏罗纪时代巨龙之间的厮杀、抢夺地盘。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世界大战,即便到而今的和平成为主题,发展成为必须的年代,放眼全球,战争并未真正消失,它还像一个幽灵一样笼罩着世界某一片角落,给那个地区的人们带去灾难与恐怖。

再想起刚过去的那场无硝烟的战争,SARS。

“活着”两个字似乎很简单,却又很难。

尹静忽然明白了颜同学让自己看这本书的目的。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何其宝贵!

你不能编排,不能预演,不能推倒重来。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留在历史的进程里,只是有的生命轻如鸿毛般被忽略,有的却像琥珀般被完好保存,供后世发掘,贡献了更多超越生命本身的历史价值。

生命的长度说短不短,但是说长也不长。要是把自己有限的精力都消磨在研究如何与周围人物周旋上面,那又是对时间怎样的浪费,对生命如何的亵渎?

比起周围那些或真或假的出身金汤匙的大小姐,是,尹静的家世或许非常清贫。但是比起他们戴着虚伪面具,终日活在自己营造的虚假人设中,尹静可以坦坦荡荡地面对自己的一切,而从未想过要去抹杀、否认。

在尹静看来,人品的好坏并不是通过你穿一件名牌衣服、一双昂贵的球鞋决定的,别人口中的讥笑与嘲讽,都跟自己无关。反倒是涵养、学识,这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别人没法模仿,也不能偷走。

爷爷奶奶是重男轻女也好,还是因为其他任何的原因看不上尹静,或是学校里同学们私底下地议论纷纷,这些都不重要了。

尹静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你不看***总理自小就写下的那句志向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