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449章 小李白陆游(4/4)

“然而由于韩侂胄用人不察,北伐受挫,他自己也在次年十一月被史弥远等人发动政变杀害。”

“身在家乡的陆游听到这个消息,悲痛惋惜不已。”

“由于陆游一心支持北伐,因此韩侂胄死后,他也不断受到攻击和污蔑。”

“嘉定二年,陆游已是忧愤成疾,入冬后卧床不起。”

“同年十二月,陆游在病中与世长辞,终年八十五岁。”

“弥留之际,他对身边的儿孙们口占七绝《示儿》一首,作为临终遗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李清照:陆游参加科举考试,成绩卓越,却被主考官除名。

南宋的临安举办一个规模较大的礼部初试,当时还是初生牛犊的陆游,便参加了这次的考试。

但不为人知的是,在考试的前一天,当时南宋的丞相是大名鼎鼎的奸相秦桧。

这个秦桧不是什么好东西,在考试的前一天。

将主考官陈之茂,拉到自己这边,明示暗示的告诉他自己的孙子秦埙也要参加这次的考试。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什么意思,陈之茂当然也不傻,也看出了这是什么意思。

但迫于他是丞相的压力,只能面子上答应秦桧的要求,但心里却不知道骂了这个奸人多少遍了。

等到真正考试的时候,陆游等一众考生都认认真真的答题。

当考官陈之茂在批阅试卷之时,看到秦埙的试卷写的都是他爷爷秦桧的观点。

与金人求和,向其割地赔款,主张求和,毫无积极向上的观点可言。

还有名字上的秦桧两个字,这可让陈之茂气不打一处来。

陈之茂本身就是一个正直的人,为官正直廉洁,公平公正。

看到秦埙这种的文章,顿感恶心,让人厌恶。

其实在当时的历史场景,金人强大,宋朝软弱无能,唯唯诺诺,被金人欺压。

整个宋朝都是这种软弱的话语,什么像要像金人议和,不能激化宋金的矛盾,会给宋朝带来灾难。

因而,宋应该坚持与金通好的方针,罢黜主战派与抗金将领。

可当他翻到另一篇时,这篇文章,与众多文章大相庭径。

他主张抗金,慷慨激越,力主以武力恢复山河。

痛斥了投降主义的理论与丑行,表示出以身报国的志气。

而且文笔流畅,颇具光彩。

看得陈之茂连声赞叹,并当即决定批这篇文章为第一。

不管秦桧的压力,将秦埙的文章批为第二。

等到成绩出来后,才知道这篇好文章正是出于陆游之手。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出生正是两宋交替时期。

从小就知道战争是什么意思,见了太多的人。

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所以,养成了陆游忧国忧民的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

成绩出来了,秦桧看到自己的孙子不是第一,十分生气,恨不得立刻手撕了陈之茂。

但迫于舆论的压力,终究是没下得去手。

但秦桧并没有就此放过陆游,他决定等下次之时,再让陆游为拿了这个第一而付出代价。

第二年复试之时,陆游果然不负陈之茂所望,又写出了一篇好文章。

可惜千里马不是经常能碰到伯乐的,复试的考官是秦桧的亲信。

虽然陆游写出了好文章,可在秦桧的一手操作之下。

诬陷陆游的文章中有破坏宋金两国友谊的字眼,应当废除他的考试资格,并打入大牢。

而陈之茂作为他的主考官,将这种人作为第一名,也应该被打入大牢。

其实,在当时全京城都知道秦桧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奸臣一个。

他想让自己的孙子当上第一才这么诬陷的陆游,这种事全京城都知道。

但迫于秦桧的丞相地位,没人敢说而已。

当时的皇上听说这件事以后,并没有将陆游和陈之茂打入大牢。

因为他知道秦桧的心思,是秦桧诬陷的他们。

反而是在最后一科,殿试之时,将秦桧的孙子排到最后一名。

第一名给了另一个有才华之人,这使得秦桧的阴谋没有得逞。

但最终,陆游还被复试的主考官除名,遗憾收场。

但陆游在没有被录取后,并没有任何的不开心,而是十分洒脱。

本来应该记恨秦埙的他,也并没有这样做。

而是在他一次入京时,还去拜访了秦埙。

两人把酒言欢,看上去就像好兄弟一样,十分洒脱。

过了几年,等秦桧死后,陆游才崭露头角。

陆游一步步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点前进,终于让皇上看到了自己。

他经常进谏,告诉皇上自己的想法与见解。

当皇帝贪图安逸时,告诫皇上不可这样,要勤于政事。

当皇上贪图玩乐时,他告诫皇上不要荒废时光,作为一国之君,要以身作则。

他一点点的建议,让皇上看到了他,也时常听从他的见解和告诫。

从此以后,陆游就走上了政事。

在宋金两朝爆发战争之时,陆游一马当先。

作为宋朝的将领,镇守自己的国土,坚定自己小时的梦想,保家卫国,绝不向金人投降。

他还在其中,认识了诸多好友,例如辛弃疾。

两人都是爱国诗人,有同样的有才华,同样的惺惺相惜。

到最后,陆游气愤朝廷面对金的不作为。

向金低头,气愤不已,最终忧愤成疾,卧床不起。

在临终之时,仍发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感叹。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