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关家的六零日常 33、一年又一年(2/2)

他自己留了五百斤,剩下的钱,足够他的花销和第二年买种苗的钱了。明子与他说好,之后,不再分他的收成。

顾向北当时没说什么。明子只当他是同意了。

老姐因为这一年没再帮着干活儿了,明子分给她钱的时候,死活不要。小文哥看老姐不跟着分钱了,他也不要。

明子没办法,跟娘说了,明年家里所有孩子的学费都她交了。这年头儿学费一年就几块钱,五个人加起来才二三十块钱。娘也知道她手里有钱,就同意了。但是娘也跟明子说了,让她把钱收好了,别乱花。

过年的时候,明子买了布给家里每个人做了一身儿的确良的衣服,也包括了大姐一家三口的。娘和大姐二姐都批评她乱花钱,明子只是嘿嘿笑,也不反驳。

七五年的夏天,三姐士敏和士安大哥高中毕业了。

这时候上大学,得推荐。关家哪有那个背景能让孩子被推荐上大学啊。毕了业,俩人就回家了。第二天,拿着锄头就上地锄草干活儿。

三姐还好说一点,虽然干活慢,但是身体没毛病啊。大姐英子结婚之后,又是二姐接的妇女队长,带着三姐干活儿,也没什么,再说,地都分了,干多干少的,也没人管了。

大哥自小体质弱,虽然一直也没生过病,但就是看着弱。可是也是他长得太白净了,一米七五的身高,又瘦,看着就不结实。从小就是家里长辈的眼珠子,也没干过啥重活儿。家里哪舍得让他就回家种地啊。

大哥本人也是不想读了十多年的书最后回去抡锄头的。所以,七月份,部队下来招兵的时候,他就报名了。这个年代,农村孩子,想要离开土地,当兵几乎是唯一的机会。

大哥报名参军也没跟家里说,爹娘和爷爷都不知道。

“嫂子,你家大儿子去兵哪时候走啊?”还是一个表出去三千里的表亲,在镇上的砖厂上班的牛江,路过高官屯,正好明子娘在院子里摘豆角,就问了一句,明子娘才知道大哥报名的事儿。

“去啥兵啊?”明子娘还不知道啥回事儿呢。

“你家安子呀,我前儿去县里办事儿,看到他在招兵站报名呢,今个儿是体检吧?咋地?没过呀?”牛江还以为大哥体检没过呢。

“啊,没有。没事。老弟,你这是上哪啊?”明子娘转移话题。

“我上草场子去买点儿草料,厂子里养的马没草料了。这不我跟木王堡熟嘛!”语气挺得意的样子,四五百人的大厂,能被派出来办事儿,那说明他受领导器重呗。

“屋里歇会儿,吃了饭再走吧?”明子娘就邀请他到家里坐,以前他也没少到明子家蹭饭吃。

“不滴了。今儿着急。赶明儿有功夫地吧。”牛江没多停留,骑上自行车走了。

明子娘转身拿着豆角筐就进屋了。

“明子,去,把你叔叫回来。就说我有急事儿。”娘进屋就开柜门儿找外出的衣服,一边儿叫明子去地里叫爹回家。

明子正放暑假呢,哥哥姐姐们都跟着上地了,就她和明子娘还有姥姥待在家里呢。姥姥在打麻绳,明子在做功课。

“咋了,婶儿?”明子一脸懵圈,怎么出去摘个豆角,回来就跟房子着了似的。

“你大哥要当兵去,我得去给他抓回来。”明子娘边说边换衣服。

“啊?当兵不是挺好的吗?为啥不让大哥去啊?”明子更懵了。

“那可不行,你大哥那体格儿,能吃了当兵的苦吗?我可不能让我大儿子去遭那个罪去。”明子娘可有理了。隔壁于家的大儿子去兵三年多了,一次都没回来探过亲,写回来的信里都说训练得苦。

明子默……

就没有这样地,您这心疼儿子,也不能不让他上进呢。回家种地就好了?

“快去啊,愣着寻思啥呢?”明子娘看她还不动,又催她。

“婶儿,我觉得,当兵真挺好的……”明子还试图再劝。

“小孩子家家的,你知道什么,快点儿去给你叔找回来去。”明子娘瞪眼。

“好吧……”明子见劝不动,只好去找爹,希望路上爹能劝动,或者,见到大哥的时候,大哥能说动她吧。

然而,明子想错了,娘不同意大哥当兵的想法非常坚决。他们到县里的时候,大哥的体检结果都出来了,大哥是合格的,当兵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到底还是让娘给拉回来了,死活不同意大哥去当兵。

士安大哥是个孝子,看娘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舍不得他遭罪,只能算了。

那就回家种地吧……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