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20学霸,造出芯片正常吧? 第318章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5K求票求追读)(1/3)

气氛一度尴尬了起来。

在场的杨力和丁向勇什么时候受过这种委屈。

做机床的人穷过苦过,就是没被人这么看不起过。

一团火在两人心底升起,但很快理智占了上风。

敢说出这种话的人,是普通人吗?

面前站着的这位是攻克可控核聚变关键技术的带头人,是登月工程中特别提及到的院士,是出行都有单兴这种级别的人陪同,不是他们平时接触的普通科研人员。

理智上线后的丁向勇十分聪明,他露出了巴结的笑容,说:“骆院士说的是,我们当然也不可能让您来指导我们了,您平时忙您的,您只要让您的人工智能协助我们就行了。”

杨力听后一愣,人工智能协助?

这老六可真的会说!

果然骆垚听到对方是要人工智能协助后,语气缓和了一点。

“如果你们是想要小苔藓协助的话,那也可以,在实验期间不会收费,但非实验期需要支付每年300万元的费用。”

300万元,换高端数控系统这怎么想都值得啊!

“骆工,这价格你要不要再想想。”单兴担心骆垚吃亏,出声提醒了起来。

骆垚笑了一声,毫不留情地说:“我报高了他们给的起吗?我也不差这点钱。”

其余众人愣在原地,总有一种骆垚在骂人的感觉。

骆垚秉承着养人工智能千日,用人工智能一时的理念,让小苔藓参与工作没有半点犹豫。

反正有算力,不用干嘛?

原本骆垚只打算让一家参与实验,但转眼一想,两家一起参与才会有竞争,最后就让秦机和盛机一起参与到了骆氏研究学会的新项目中。

“骆氏研究学会?我知道这个,听说除了官方可以投资之外,还有企业可以投资?”杨力着急地想要确认这一点信息。

“你们不知道吧,学会因为骆工的影响力,顶尖的科研人员争先加入,每个项目都能分配到好的科研人员,这种配置获得投资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吗?”单兴替骆垚解释了起来。

“哦,我们以为是大学那种校企合作的模式。”

“校企合作产出还是有局限,伱们想想,一个学校教授的影响力始终有限,为了带学生,他们通常也只会选择和自己的学校进行合作,项目中的人都是自己人。”

“但骆院士这边明显不一样,他吸纳的是全国甚至整个蓝星的科研人才,你认为这种模式下产出的成果会和校企那种一样?”

“正因为如此,学会不仅能得到了官方的投资,还会吸引很多企业的投资。”单兴继续说道,“这些企业看中的就是学会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开放性的合作模式,他们知道,投资学会就是投资未来,就是抢占科技制高点。”

“那确实和普通校企合作的模式不一样。”杨力点了点头,他之前没考虑到这一点,现在听单兴这么一说,顿时觉得骆氏研究学会的模式确实更加先进和开放。

“也就是说,我们要配合的实验就是骆氏研究学会的项目了?”丁向勇欣喜地说。

“嗯,学会研究员太多了,我需要给他们找点事情做。”

这是……把他们当成研究员们练手的了?

骆垚实诚的话让丁向勇和杨力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郁闷。

心情就挺复杂的。

丁向勇和杨力走后,单兴对骆垚说:“骆工,小苔藓目前同时支持那么多科研项目,算力会够吗?”

骆垚想了下说:“目前来说,算力还够,但以后就不一定了。”

“电力充足的条件下,我们也将全面迈进智能化社会,以后每家每户都有可能有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存在。”

“我打算在东部建立一个量子计算机算力中心,实现算力资源跨区域调配。”

“骆工你的意思是,通过省际骨干网让全国都享受到是同等算力资源?”

“嗯,目前偏远地区再额外增加量子计算机设备没有太大的必要,过多量子计算机会导致算力冗余,与其这样还不如通过跨省调配的模式,平衡东西南北各省市使用算力资源的差距。”

骆垚深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算力资源的需求将会呈现爆炸性增长,而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单纯地增加设备数量并不是最优解,更需要通过高效、智能的调配方式,实现算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确实如此。”单兴点头表示同意,“不过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如何确保算力调配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如何降低整个系统的能耗和运营成本等等。”

骆垚笑道:“有小苔藓不用,你们纯人工算吗?”

单兴脸上微微发热:“唉,瞧瞧我又陷入了固有的行为模式当中了。”

“到时候开会,肯定会让小苔藓参加!”

两天后,郊区。

一份成立全国量子计算机算力中心的方案递到了儒雅男人的桌子上。

儒雅男人看过后没有对整套方案十分满意,正要签字的时候,站在他面前的老周阻止了他:“您有没有觉得小苔藓参与的项目过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