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昆仑 天降大任 112弄假成真(3/3)

红叶大师惊讶欣然,遂与樵夫言称有一法,可令柴禾下山不累且快,但须得有回报、即每日陪弈一局。

樵夫有妻子儿女要养活,一天两担柴,换来油盐酱醋等家用所需,能力至此这是铁定的营生,骤闻听有谋生捷径,他当然乐意。

何况还能借下棋缓解劳累,此举又不影响家人生活,自然赞成相随同乐,长而久之情趣相投,结成半师半友之谊。

九年后秋日某天,樵夫忽想起多年谈笑对弈,尚不知其名姓,遂开口问其来历,大师笑而不答,指着满山层叠的火红落叶,悠然一挥手,方圆十几丈内、天地上下的红叶,精彩飞舞红艳似蝶。

顷刻间,缤纷旋绕归拢于两人身旁,松软可观、令人赞叹,堆积在木屋和两人棋局四周,足足有三尺之厚。

樵夫惊骇之余,再看长者,已无声无息、含笑于九泉,难以置信的是一头银发、须臾之间尽变成朱红。

樵夫悲伤之下,将其埋葬于红叶之中,复立一石碑上书“红叶大师”,另请人在木牌上题写“红庐”二字,绑扎于红叶大师生前所居的木屋门楣,以示纪念。

数年后,屡试不中的举人陈抟、看破红尘,遂不求上进,纵情山水,忽然间他心血来潮,有弃文从武之念,于是慕名寻访,有心欲拜叶子红为师,谁知,他四处碰壁不说,周游西川六载竟未果。

其后某天,陈抟在山林中、偶遇一白发樵夫,独自于木屋前下棋,陈抟深谙棋理、极为惊奇,上前走近见是一盘残棋。

他在一旁不声不响,仔细寻思,终于豁然开朗,于是稍加指点,令老樵夫欣喜完结,陈抟再一询问老者,得知其中所有来龙去脉。

原来这一盘残棋,正是当年叶子红临终前,与樵夫对弈的那一局,彼时樵夫未能想出好手,谁知后来天生意外、令红叶大师仙去。

陈抟与樵夫相处日久,发觉老樵夫每天早晨、必练一套拳法,而后便开始摆弄黑白棋子,还说此身皆得益于红叶大师,因棋而得术,今你我老少同样、因棋而结缘,若有兴趣,可在此练学这一路拳功。

就这样,陈抟在红庐里暂且住下,除几个木碗和茶壶,红庐里一无所有,唯门后悬挂一支深棕色的大头棒。

此棒长约三尺、非金非石非木非革,大头有臂膀粗细,小头处自然成柄触手生温,似乎是一根与众不同的棍棒,陈抟曾经取下掂量,除了特别沉重外,并未觉得有什么异常之处。

直到有一天,陈抟在红叶大师的红庐里,意外发现许多写满字的红叶,准确地讲是在红庐的四角树洞里,找到写有文字的千百片红叶。

陈抟一叶不漏、阅读后方知,红叶中讲解的是一套、奇特的拳脚搏击之术,其中数片红叶上,真实记录红叶大师的尴尬:

余虽称叶子红,然多少有些名不副实之惑,平生耽于拳脚、碌碌无为,唯不值一提的是,昆仑河杀吐蕃恶僧,武当山灭云山血魔,而后废除百夷蛊首、和塞外狼枭,却倍受武林大小指点嘲讽,心灰意冷之极,决意不问江湖,放野西川林泉……

后面不少文字,因叶片已经腐烂、损坏不可读。

原来这四人,除云山血魔是尽人皆知、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曾放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江湖人闻之色变,当年血魔在宁海双峰山的霏雨脊,险些劫去奚武杭的金银剑。

后碰巧遇到神州浪子南回天,四海游历至双峰山,闻声出手救助,血魔释人王对南求极为忌惮,一番拼命恶斗之后,南回天虽然重创了释仁王,但却因此遭到金弧剑所伤。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