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不殆录 第36章 抗北齐之决战(2/3)

南郊坛祭天称天坛,北郊坛祭地称地坛,他暗暗祈祷今日之战能够大获全胜,至少也不能败。

只听侯安都下令:“出发。”

……

全军前行不到十里,半个时辰后到达幕府山南面的敌军阵前,整顿队列。

北齐军近十万人的大军也出营列阵,萧轨、东方老、王敬宝、李希光、徐嗣徽、任约等各领所部数千至上万人不等,并列排开。

荀朗观看敌军阵形:“夫战,勇气也。必当有一勇将为先。”

侯安都看向萧摩诃:“卿骁勇有名,千闻不如一见。”

萧摩诃对曰:“今日令公见之。”

……

侯安都以一队百人为一小方阵,纵四人横二十五人;以十队千人为一中方阵,横列五队,前后两排各一幢主指挥。

所部万人为一大方阵,横列十幢,前后两排,五幢由一军主指挥。形成了前排一千二百人,纵深八人的阵线,长度近二里。

侯安都自领亲卫幢,居于前排中央。

侯胜北的什隶属其中,配置在中后排,在阿父身后相距五、六排的位置。

……

急促的鼓声响起,号角齐鸣,这是进兵的信号。

侯安都一马当先,亲任前锋率先冲入北齐军阵,众军受主将鼓舞,紧紧跟随闯阵。

他瞄准的攻击位置,是当面敌军两个方阵的交接处,通常也是阵形的薄弱处。

看敌军旗号,乃是东方老和王敬宝,也算是交过手的熟人了。

侯安都并不担心被优势敌军从两侧包围,按照战前部署,友军会从左右两翼跟上,并肩发起攻击。

身后还有周文育和主公的两阵,自军只需奋力向前便是。

……

双方都没有用弩箭,下了那么大的雨,弓弦淋湿不堪使用,直接进入了激烈的肉搏战。

从侯胜北的角度望去,前方的甲士站得密密麻麻,看不清战况如何。

作为担任陷阵任务的先锋部队,战前配给了人数三分之一的铠甲。

侯安都分配给了前阵以及亲卫幢,一小半战士披甲,侯胜北自然也穿着一领铁甲。

后面两排士卒,就只着军衣,没有披甲了。

第一排第二排已经和敌军接战,长枪如林,铁甲铮铮,正和敌军推搡较力。

后面三四五六七八排,还没有轮到接敌。

他们需要在前排的战士挤开敌军前进时,及时跟上,或是前排被击退时,及时顶上支援。

目前来看,我军优势,整体是在向前推进的。

前方不远处,阿父骑于马上在一线作战,正在率领亲卫幢撕开敌军防线。

……

突然,阿父的身影从马上摔了下来。怎么回事,是中箭、中枪、马失前蹄?

侯胜北大急,前几天张氏兄弟父亲战死的一幕,闪过他的脑海。

战阵之上,生死只是瞬间之事。

侯胜北想越过众人赶上前去,可是区区四五排人,平时几步路的距离,此刻却如同咫尺天涯,难以逾越。

他看到敌军层层叠叠围了上去,不由撕心裂肺地喊道:“阿父!”

前方响起一个更为洪亮的声音,如同一道霹雳:“休伤我主!”

是大壮哥。

只见萧摩诃马上的高大身影飞奔向前,所到之处如波分浪裂,当者披靡。(注1)

萧摩诃杀到父亲刚才坠马之处,卷起了一阵血色旋风。

齐人不是没有和萧摩诃体型相当,甚至更为高大的勇士。

可是萧摩诃一手持槊,一手持刀,槊刺刀劈,无人能抵挡一个回合。

只见他手中的长刀上下翻飞,每次起落必然伴随惨叫,飙出血柱。

长槊则是倏来忽往,如同毒蛇出洞,无需战马冲刺,大力足以刺穿敌军的面门咽喉胸膛等要害。

侯胜北不由想起了几年前,在山野间陪萧摩诃练槊,那一次次的刺击练习,四分五裂的木桩。

虽是心中担忧阿父安危,嘴角却无意识地浮起了一丝微笑。

萧摩诃很快杀开一条血路,夺得敌军战马,护住侯安都后撤到阵中。

原来是侯安都在躲闪敌军枪刺之时,战马受惊坠落马下,幸好只是轻微受伤,不影响再战。

侯胜北松了口气,放下了一颗吊着的心。

……

很快他的什也来到战线前沿,越过已经奋战了一刻时间,体力有亏的同袍,开始和敌军交战了。

十个人分成两排,什长居后排,监督两名伍长带领士兵前进。

其实无需监督,侯胜北的两名伍长乃是张安和张泰,两人咬牙切齿正要报仇,不用催促便奋勇上前迎战。

此时两军阵线已经犬牙交错在一起,换成了刀盾短兵的交锋。

侯胜北与敌军交手后精神专注,少年苦练的剑术让他的格斗技艺远远超过普通的敌军,能够从对方胡劈乱砍的招式之中找到破绽,斩击防护薄弱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