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不殆录 第13章 平乱始末后篇(2/3)

侯景尚不放弃,要与陈霸先殊死战,做最后一搏。

陈霸先与侯景素未谋面,但是不同立场,让他们成为了生死大敌。

冤家路窄,无需多话,放马来战!

侯景集中了最后的百骑,弃槊不用,持刀冲阵。羯贼北地出身,擅用骑兵作战,忽左忽右,趁虚蹈隙,防不胜防。

陈霸先面对羯贼的垂死挣扎,下令麾下诸将各自率领部属严守,阵形坚如磐石,以血肉之躯顶住马队突击。

没有人愿意在这最后决胜一战丢脸,一道道严令传达前线,全军上下无一不拼死力战。

一次次踢上钢板,屡屡冲击不动,凶悍的叛军终于彻底绝望,之后就是全军崩溃。

陈霸先紧追不舍,一路逐北至西明门。(注1)

侯景不敢入城,派人取了两个儿子装在马鞍后边的皮袋里,带着百余骑向东逃跑。

建康,从太清三年三月陷落,历时整整三年,终于光复了。

-----------------

一般故事讲到这里,就该喘口气,告一段落了。

比如以侯胜北的想法,大局已定,正该庆祝一下来之不易的胜利,封赏有功之臣,享受太平盛世才对。

实际上,解放建康后,陈霸先却是忙得一刻不停,焦头烂额,要收拾一摊糜烂局面。

羯贼未死必须追杀,妻儿侄子需要搭救,辖区和驻地要落实,封赏群臣当然也不能少。至于什么访问人才、扩充实力,那都是局面安定下来以后的事情,现在根本来不及考虑。

最要命的是,北逃的叛军余部仍然据守部分城池。北齐趁此机会,已有接纳叛军降党,起兵相侵之意。

国事为重,陈霸先和王僧辩赶紧商议,就下一步的行动达成了共识:

其一、劝进。上表湘东王萧绎登基,昭告天下,树立正统。

其二、驻防。王僧辩自镇建康,京口为防御北齐的要所,表奏陈霸先镇守。

其三、追贼。令侯瑱等率精甲五千追击侯景。

其四、受降。陈霸先急速渡江赴广陵,安抚和受降叛军余党。

其五、御敌。北齐已有发兵来攻之兆,整军准备迎敌抵御。

计议已定,两人都是雷厉风行,办事老练。加之手下得力,几件事情很快有了结果。

劝进。俗话说得好,国不可一日无主。可是还有句话,叫做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简文帝和他的儿子们被羯贼杀得干净,倒是省事。可是还有个没当几个月皇帝就被废的豫章王和他的弟弟在,这就有点麻烦。

早在从江陵出发时,王僧辩请示过方针,萧绎轻飘飘说了句:“六门之内,自极兵威。”

王僧辩则对曰:“讨贼之谋,臣为己任。成济之事,请举别人。”

笑话,他怎么可能弄脏自己的手做这等事。就请宣猛将军朱买臣,邀废帝豫章王和他的二位兄弟喝酒,顺便把他们沉到江底吧。

本以为替主公清除了障碍,萧绎就该三辞三让,顺势进位了。没想到劝进表章到了江陵,萧绎文绉绉地回了句:“淮海长鲸,虽云授首。襄阳短狐,未全革面。太平玉烛,尔乃议之。”

这话说的就很有水平了。羯贼据说是死了。占据襄阳的岳阳王萧詧,可没有洗心革面,抱着坏心眼呢。登基称帝,还是等太平了你们再提这事吧。

好吧,那就再等等。

……

驻防。王僧辩命彬州刺史裴之横、定州刺史杜龛屯杜姥宅,武州刺史杜崱入据台城,罗州刺史徐嗣徽镇朱方。

陈霸先的部队严禁劫掠,王僧辩却不戢军士,剽掠居民。王师杀掠之酷,几不减于叛军。

众军进入宫殿之后,纵兵蹂掠。岳阳内史王琳部下多为江淮群盗,军人劫掠甚于寇贼,好不容易盼来救星的建康民众被夺去财物乃至贴身衣物,男女裸露,衵衣不免。

自石头至于东城,号泣满道,与叛军肆虐之时并无二致。

解放建康城的当晚,军士放火。把太极殿及东西堂也付之一炬,宝器、羽仪、辇辂一无所遗。

王僧辩以为有变,匆忙登城问明原委,然亦不下令禁止。

时都下户口,百遗一二,大航南岸,极目无烟。

是役,可谓江南一场浩劫。

……

追贼。侯景与房世贵等向东逃走,投奔吴地的谢答仁。侯子鉴、王伟、陈庆则逃向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