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不殆录 第124章 其次伐交之胡不归(2/3)

虽说是青黄不接之时,昔日神武帝治政,东方连岁大稔,谷斛至九钱,相差百倍。(注2)

不由令人觉得天命已经不再眷顾北齐。

米价飞腾,随之而来的就是恶钱膨胀。

文宣帝高洋受禅,改铸常平五铢,重如其文,其钱甚贵,且制造甚精。

至乾明、皇建年间,往往私铸。邺中用钱,就有赤熟、青熟、细眉、赤生之异。

打听之下,据说河南所用,更有青薄铅锡之别。

而青齐徐兖梁豫各州,辈类各殊。

如今武平年间,私铸转甚,或以生铁和铜,卒不能禁。

看着这番景象,侯胜北心里涌现出了早就有的另外一个想法。

要不,还是攻打北齐吧。

……

不几日,高长恭奉诏出征,侯胜北前往赠别,道边结庐,饯饮以壮行色。

临别之际,兰陵王感怀道:“天下俊杰何其多也,南朝有你这等贯通东西南北的人才,国势可想而知。我意两国结盟联合为上,可惜……”

他打住话头,不复多言,拨马离去再不回顾。

-----------------

使团盘桓月余,北齐朝堂始终没有给出答复,只是推脱左右丞相不在,难以决策。

侯胜北私下拜访和士开,此前夸耀权势的他也无能为力。

涉及真正的军国大事,段孝先、斛律光,就是两座绕不开的大山。

无奈之下,众人只得无功而返。

返程恰逢夏末,雨水充沛,侯胜北原路返回,照旧测量水深,大船处处可行。

二月出发,六月返回。

回到建康,傅縡向陛下禀明出使经纬,陈顼听后不语,之后让侯胜北留下。

“照卿等所说,北齐不会同意联合伐周了。”

陈顼平时沉稳的声音带着些飘忽不定。

侯胜北能够体会他的心情,以本朝之力,独自奈何不得北周。

北齐又不愿联合的话,一时半会儿就难以作为,不少战略都要重新调整。

“卿等出发后,朕大赦天下。诏令自天康元年讫太建元年,逋余军粮、禄秩、夏调未入者,悉原之。”

陈顼像是在说给侯胜北听,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再下一诏:犯逆子弟支属逃亡异境者,悉听归首。见絷系者,量可散释,其有居宅,一并追还。”

侯胜北见陈顼神情失落,只得道:“陛下仁政,必不至于空费。”

“是啊,总归是有用的。”

陈顼叹了口气:“上个月,辽东、新罗、丹丹、天竺、盘盘等国都来遣使前来。高丽一来,辽东新罗都坐不住,献上了不少好东西。劳卿辛苦一趟,届时挑些拿回去吧。”

瞧他一副有气无力的模样,连开玩笑的心思都没了。

侯胜北心有不忍,终于还是说了出来:“周虽不可攻,若是攻齐呢?”

“攻齐?”

陈顼失笑道:“上次问卿,卿不答。怎么跑了一趟,把少年时的结论重新又拾起来了?”

“少年时,臣是凭空想象。如今日,已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

既然话已出口,侯胜北也就放开议论。

“北齐人心离散,鲜卑华夏,彼此之间形同陌路。”

“北齐谷价腾踊,百姓饥馑,春夏之交卖儿鬻女。”

“北齐私铸泛滥,恶钱流通,朝廷无力不能禁止。”

“北齐奸佞当道,宗室乏力,任由弄臣操弄朝政。”

“北齐良将凋零,能够领兵统军者,今唯有三人。”

他一口气说了五条:“人心、民生、经济、朝政、军事皆狼狈,貌似庞然大物,内里已然空虚不堪。”

陈顼提起了一些精神:“听卿之说,似有可取之处,只是兹事体大,非一言能决。”

“朕再想想。”

侯胜北退下,留下陈顼独坐殿中。

远远望去,这位陛下的身影透出孤寂落寞。

陈顼还是放不下攻打北周的执念。

不过要是能够轻易放下的,那还叫执念吗?

-----------------

侯胜北不在建康的这几个月,朝堂无甚变化,北齐和北周各自派来了使者。

特别是北周,来聘的纳言中大夫郑诩是侍中级别的三品高官。

在和北齐交战的关键之际,不计去年攻打江陵的前嫌,竭力弥补华皎之乱造成的嫌隙,北周对于和本朝的关系,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回来之后,侯胜北和徐敬文好好聊了一下。

本想在军中给他安排個文职差事,不想徐敬文却坚持要从行伍做起。

想到自己当年也是如此选择,于是就遂了他愿,去军中从底层历练。

徐敬文的心中,应该也有一份坚持吧。

祖珽讨要的医书,侯胜北想到回来之后这几年,都没有去见过马枢。

当初他帮了自己,理当前去拜访,表示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