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首辅、忠靖侯史鼎的北伐清廷大计,被迫中止。
但这样一来,朝廷局面又回到了忠靖侯史鼎和宁南侯左昆山之间的争斗之中,而且比上一次更加凶险。
陈福宁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迫切希望引入第三方力量,从而让金陵扬光小朝廷的党争局面缓和下来,重新达成一种微弱的平衡。
放眼天下,除了松江侯周进具有这个能力之外,其他地方军头,如曹化蛟、左光先、徐仲华等人,都不具备这个胆魄和实力。
内阁首辅之位,堪称文臣之首,由不得松江侯府一系不动心了。
但周进本人,还是比较能沉住气,在扬光帝陈福宁给出的这个条件基础上,又提出松江海贸收入按照一定比例,直接支付给齐鲁军、燕赵军和登莱水师充当兵饷,以及齐鲁巡抚、登莱巡抚等关键几个职务的人事安排问题。
周进有意推荐张安世出任齐鲁巡抚,冯紫英接任登莱巡抚。
保举韩奇、穆济伦、张诗卿、方昆、卫若兰、陈也俊等人,实授总兵、副将等职。
保荐魏西平、贾兰、陆秀峰等人,实授知府一级文官。
金陵扬光小朝廷对此表示全盘接受。
不过,就在双方协商逐渐达成一致,松江侯周进即将晋升为冀国公,且南下出任内阁首辅一事,在保州城内传得沸沸扬扬之时,松江侯府一系中的那些激进派,如穆济伦、张诗卿、方昆等人,却一起赶到松江侯府外书房中,向周进当面陈述反对意见。
他们深知,周进一旦南下,松江侯府一系所依赖的根基便可能动摇。
在这个动荡的年代,他们追随松江侯周进已有多年,一路拼杀,为的就是在这乱世中谋得一席之地。
齐鲁军副总指挥穆济伦满脸凝重地对众人说道:“侯爷若南下,北方军事必乱。吾等皆仰仗侯爷之威,北方齐鲁、登莱、燕赵诸军,唯侯爷马首是瞻。一旦侯爷离去,何人能镇得住这各方势力,忠靖侯史鼎也根本指挥不了?且南方东林党人虎视眈眈,侯爷南下岂不是入了他们的地盘,处处受限?”
众人纷纷点头,心中的担忧不言而喻。
张诗卿也急切地说道:“侯爷,万万不可南下啊!北方的社会治安稳定和经济民生发展,全赖侯爷之筹谋。若您南下,这经济民生之局恐将崩塌,百姓何以为生?吾等又该如何自处?”
韩奇这时候已返回山海关坐镇,他上次没有说服周进,却仍不气馁,写下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阐述松江侯周进不能南下的理由。
信中提到,北方军事需要侯爷坐镇指挥,否则各地势力可能会趁机而起,引发战乱。同时,北方的经济发展也离不开周进的领导,南下将会使北方陷入困境。
他还向周进表示,或者可以明面上接受金陵扬光小朝廷的封赏,但暗中调动部分军队,在关键地点进行军事部署,向金陵扬光小朝廷传达他们的坚决态度。通过这种方式,让扬光帝陈安宁明白,松江侯南下并非易事。
看完这封书信后,周进陷入了沉思。他踱步于书房之中,眉头紧锁。
一方面,他明白部下们的担忧不无道理,北方的确是他的根基所在,一旦离开,诸多不确定因素将会涌现。他想起这些年来与部下们一同征战的岁月,他们的忠诚与勇敢是他成就大业的重要支撑。如今他们如此坚决地反对,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南下之事。
但另一方面,他也清楚自己身为松江侯府一系首脑,需要为所有成员的身家性命承担责任。
南方东林党势力不容小觑,若不妥善处理与他们之间的关系,金陵扬光小朝廷的政令统一将难以实现。即便周进出任内阁首辅,也解决不了这个根本问题。
周进在心中权衡着利弊,脸上露出复杂的神情。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