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就别当舔狗了 第165章 春天的雨,夏天的风,秋天的晚霞,冬天的雪(2合1)(2/4)

温暖顿了顿,用力点头。

“嗯。”

众人在“太平”花园餐厅重新聚首。

当初工作室分裂出去的那波人,也陆陆续续的到来。

他们看到西装革履的指尖众人后,原本想要热络打招呼的心思,也悄悄熄灭了,窦丁他们很严肃,所以这些老人有点放不开。

这些人在看到闷头吃饭的温暖,还能开口叫一声“温总监”。

毕竟高中时期他们并没成立公司,温暖早期在工作室里做的工作,就是总监。

可换到窦丁和季风那里,他们就不知道该喊什么了。

窦丁还好些,有些人和窦丁一直认识,父母都是开大车的。

哪怕窦丁听了季风的话,不愿意再去抬他们一手。

叔父辈分的关系,也让他们和窦丁之间不至于闹的太僵硬。

但面对季风就不一样了。

叫老板?

季风已经不是他们的老板了。

叫大哥?

他们这些人,也不像追随季风前往魔都的那九人亲密。

现在工作室老人虽然各干各的,但也有领头人。

胖子张青。

在留下的人中,他年龄最大,快30岁了。

季风走后,阅历和为人处世的熟练,让他隐隐成为了工作室的领头人。

张青眼瞅着就要到300斤,走到季风和温暖面前时,宛如一个肉球。

他给自己擦了擦汗,笑呵呵的看着季风和温暖:

“季老板,温总监,真是好久不见了,我听兄弟们说,季总带着几个哥们,在魔都算是发大财了。

也怪我们,当初没下定决心跟着季总,要是一起去了,估计也能分上不少。”

张青脸上堆着笑,语气也很尊重。

可季风完全没有搭理他的意思,转了转手腕上的腕表,连眼睛都没抬一下。

突然起身,朝着一旁的饭桌走去。

温暖看了一眼季风,却发现在这种严肃的时候,季风居然跑去吃排骨和黏米团子……

他完全没有给张青面子的意思。

其他人见状根本不敢吱声,也没人敢在这种时候去指责季风不够兄弟。

张青一脸尴尬的看向温暖:

“额,温总监……”

温暖面无表情,但却没像季风那样完全不给面子。

季风不吱声,本就有让她来处理这事的意思。

所以现在,怎么处理他们呢?

温暖靠在椅子上,轻轻敲打着桌面,这是一个季风经常做的动作:

“张青,工作室的拆分并没有多久,几个月而已,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跟我说。”

季风的态度温暖很清楚。

当初去魔都打拼的时候,这些人不愿意跟着,现在又舔着脸来搭话。

真的毫无意义。

都分过一波了,就别谈什么兄弟情义,真不熟。

而且此一时彼一时。

指尖虽然比不上顶尖大厂,但工资收益毕竟摆在那,也是二线厂的水平。

他们本就在魔都,又在魔都大学闯出了些名头。

就算是招人,那也是魔都大学的尖尖们往里面钻。

俗话说得好。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珍珠市的这些个老人,以前季风愿意带着他们,纯粹是惦记旧情,想要抬兄弟们一手。

现在到了魔都,大学生的素质,认知,能力,对于珍珠市这些老油子来说,完全是碾压级的。

不排除这些人里面有金子。

但魔都大学,遍地都是金子。

屎里淘金和金堆里选大块的金,是个人都知道该怎么选。

张青见温暖的态度还算说的过去,胖脸上又堆起了笑:

“我听说现在你们那都开始用软件做流量了,我就想着,能不能去你们那学习一下。

或者从你们那买一套引流和发单的软件。”

温暖盯着他,眼神让人捉摸不透,也没说答应或者不答应。

张青见她不说话,汗又流了下来:

“温总监你放心,我们会按照市场价格付钱的。”

“张青,大家都是成年人,你们现在也算是网络玩家了,那应该很清楚,现在市场上根本没有引流和发单的成品软件,也不存在市场价一说。”

“额,那温总监的意思是?”

“这样,我们也都是熟人,公司的软件可以卖你们一份。

引流的软件价格是80万,发单的软件便宜,算你20万吧,怎么样?”

正在一旁吃东西的季风差点喷出来……

张口就是100万,温小暖是真黑啊。

这是要把吕全的钱赚回来?

不止是他,张青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整个人都懵了。

“不是,温总监你没开玩笑吧?”

其实留在珍珠市的这些人并不少赚。

因为季风的技术很有前瞻性,只要不懒,单独的散人,2-3万一个月绝对是有的。

如果是夫妻档,或者家庭档。

一个月赚5万也不是没有可能。

可这些人都是各玩各的,各做各的,让他们聚在一起去做派单选品都费劲。

更别说联合请人研发或者购买软件了。

为什么散人淘客会被团队迅速击溃,甚至在短短1-2年之内溃不成军,就是这么个原因。

“你觉得我在开玩笑么?公司淘客部门一个月盈利几百万,如果你觉得软件贵,那真是没道理的。

温暖的表情冷了些,指了指旋转桌上的饭菜,继续道:

“不过也没关系,今天本来就是请你们吃饭,既然没得谈,那就吃饭吧。”

一个月几百万?

张青几人内心震惊,但仔细想想,他们这些散人聚在一起,一个月都有大几十万的流水。

温暖说公司流水几百万,按照软件的便利性来说,也并非不可能。

季风开始就摆了态度,不愿意谈。

温暖这边似乎是唯一的突破口,张青他们已经感觉到了软件带来的效益和危机。

效益是大部分工作都可以托管。

危机是你不用软件,怕事很快就会被用软件的人挤死。

所以他们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