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刷个视频,怎么古人都破防了 第331章 为什么华夏近代没有世界闻名的名将?(1/2)

第331章 为什么华夏近代没有世界闻名的名将?

此时,弹幕弹出。

“湾湾是不是有了新的安置方法。”

“黑省也有,叫黑省农垦集团,又名北大荒集团。”

“真的很震撼,老一辈真的是把我们这几代人的苦吃完。”

“感谢科普!”

“听说他们干半年歇半年,农忙完了全是假期。是真的吗?”

......

永乐年间。

朱棣此刻心绪难平,脑海中出现了大明在边境线上屯田戍边的士兵身影。

大明建立初期,他爹朱元璋设立了军屯田制度。

卫所里大部分士兵平常是负责种田,生产的粮食能够自给自足。

军屯田制度卓有成效,确实实现了他爹所说的,“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的愿景。

彼时,屯田除了满足了军队的粮草供应需求,还得向朝廷交纳税粮。

到了永乐年间,军屯田收入占全国税粮的七成。

朝廷每月定额给每个军户发放120斤粮食,刚好满足一个家庭所需,其余粮则需尽数上缴,既充军需,又入国库。

军户家庭往往月余无存,生产热情日渐消磨。

军屯田的产量也随之下降,然而产量下降但要上交的粮食不减。

不仅如此,随着军户家族的繁衍,人口增长而粮食配额未增,生活境况愈发艰难。

而随着他几次北伐,大量士兵被征调至前线,屯田人手骤减,税粮压力却未减分毫。

重压之下,士兵逃亡现象频发,而逃亡又进一步削弱了屯田力量,收成锐减。

收成一低,又加剧了士兵的逃亡。

屯田荒废,反为地方豪强所觊觎,趁机圈占。

朱棣猛然意识到,这一连串问题已构成了一个难以忽视的恶性循环!

他瞬间惊出了一身冷汗,说道:

“大明的军队已经出现逃兵了。”

“太祖定下的屯田制怕是要出问题了!”

朱高炽瞬间明白了朱棣的意思,顺着朱棣的话说道:

“自父皇登基后,屯田粮食收入便逐年下降。”

“长此以往,军屯只怕会徒具虚名,难以维系军队之根本。”

朱棣闻言,面色凝重,陷入了沉思。

屯田之策,确为缓解军需粮草之困的良策。

毕竟他数次北伐,所需粮草甚多,屯田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屯田制度的弊端亦日益显现。

此时,朱高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为今之计,方有分配均匀,保证军户的日常生活所需。”

“若国力允许,增设激励措施,以激发屯田之积极性,亦不失为良策。”

“还有,需要加强监管。”

朱高炽的语气陡然变得坚定起来。

“若有屯田士兵逃亡,而将领军官非但不加以阻止,反借士兵逃亡之机,侵吞空额之饷,此等行径,必须严惩不贷。”

朱瞻基适时补充了一句:

“爷爷,孙儿还想到一事。”

“还得注意保护环境。我看后人可在乎环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