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鉴宝,我能一刀暴富 第1054章 文物里的猫腻(1/2)

知秋一人独占两样,才能在如此年轻的时候,做出这么大的贡献。

但凡换个人,看到有行业外的人对他的观点提出质疑,必定会嗤之以鼻。

“知秋你再看看这枚金锭品相如何,猜猜它为什么能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压下脑海中的想法,高天鹏目光再次落到旁边的金锭上,目光期待的望着对方。

作为盗掘案唯二的一级文物,这枚金锭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不逊色于金印。

明知以叶知秋的能力,肯定会第一时间发现其中玄奥,但他还是故意问了出来。

想看看对方,能不能说出什么与其他考古学教授不一样的见解出来。

“行啊,看金锭可是我的长项。”收拾了下心情,叶知秋转而打量起了一旁放在展示座上的金锭。

保温箱里的金锭,目测长将近十三厘米,宽7厘米,高4.5厘米左右,重量按照体积换算,约莫有个1.8公斤。

整个金锭显示出黄澄澄的光泽,整体为元宝形,正面四周存在着一圈圈不规则的堆积纹路。

正面錾刻着一连串的铭文,“长沙府,天启元年,分岁供王府,足金伍拾两正,吏杨旭,匠赵。”

正面部分区域有些发黑,金锭的侧面同样存在着磨痕、坑洼等瑕疵。

但毫无例外,由于份量、铭文等原因,这枚金锭的价值,也能达到千万以上!

“明代十两、二十两的金锭并不少见,但五十两的元宝形金锭,却是极其罕有,金锭上的铭文清晰可见,连吏官、铁匠的名字都有,信息详尽颇具研究价值。”

“据我所知,明代的五十两规模的金锭,考古界在此之前只出土过两次,一次是1972年明晋王墓出土了两枚,另一次是2001年庄王墓出土过一枚,足以看出稀有程度!”

叶知秋不禁咂了咂嘴,这枚明代金锭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却能保存的如此完好无缺,铭文清晰可见,也着实不易。

同时这也能坐实了张献忠烧杀抢掠的手段。

不然人家进贡潘王府的金锭,凭什么能在岷江一带被找到?

“五十两是明代已知的最大锭形,根据目前统计得知,华夏全境内,也不足二十枚,这枚更是因为特殊的历史价值,而成为国宝级文物!”

高天鹏眼中闪烁着精光,不紧不慢的介绍道。

“除此之外,第二层也有很多值得一提的文物,就比如这枚一百两的银锭,其上同样錾刻有铭文,而且是非常罕有的一百两官银。”

“再说说这个……”

叶知秋跟随着高老的介绍,了解着一件件文物背后的故事。

不过很快他的目光便被一座二十厘米高的三角展示架给吸引了目光。

里面摆着的不是别物,正是西王赏功钱币!

三面展示架上,有三枚金币、十七枚银币,可铜币却只有一枚,叶知秋一眼便认了出来,是他从福牛镇祁家沟的死水潭里挖出来的那枚。

经历了实验室的修复,铜币早已焕然一新,表面难看的锈蚀基本祛除,留下来的是带着历史韵味的古铜金属色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