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陕北窑洞开始 第四十二章 寻龙尺技能化!(2/2)

实在不行,他也可以画大饼,拖个几年,到时候可就要分地到户了。

从生产队的模式,彻底转变为承包。

所以无论怎么看,孙向阳都不会吃亏。

更不可能别人骂他两句,他再舔着脸把好处送上门。

哪有这样的好事?

这72亩肥沃耕地,就是他的根基,也是他的试验田。

转了一圈,赚足了目光后,孙向阳一拐,根据标注出来的那个红点,来到目的地。

这边的地形是一条狭长的沟壑,底部也就二三十米的宽度,相对比较平缓,但那薄薄的黄土下面,却密布着经年累月冲刷来的碎石,除了有几棵歪脖子树,几乎看不到别的植物。

“肥沃的耕地?”

孙向阳看着红点重叠的位置,禁不住有些怀疑,是不是系统对肥沃的耕地有什么误解?

他就说嘛,这边离着双水湾不远,甚至就属于双水湾的地方,要不然他的游戏系统也不可能搜寻到。

这么多年来,这边几乎一直都是这个样子,也从未听说这里能种庄稼。

但随后,孙向阳又觉得不对劲。

村里开垦出来的那些梯田,在系统的评价是贫瘠,那么就足以说明,系统的判定标准,是以他的认知为基础的,那么他的脚下,就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难道那肥沃的耕地被碎石跟黄土掩埋了?正因为如此,所以这么多年来,才始终没有人发现?”

这个念头冒出来后,孙向阳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双水湾的人,也不是几百年前就世代居住在这边,真要严格的说起来,双水湾有人定居,形成村落的历史,也就从兵荒马乱那会开始的,满打满算才四五十年历史。

就算有人对这边好奇,拿着撅头刨两下,发现下面多是碎石后,也就不会在意了。

关键是这边也没什么稀奇的地方。

正常而言,也不会有哪个吃饱了撑着没事干的,跑这边来使劲往下挖。

即便挖出下面的土来,也不会觉得这边适合耕种。

这估计也是唯一的解释了。

不过就算碎石下面的土地可以耕种,想要把这里清理出来,也不是一个小工程。

但孙向阳仍旧相信,如果老支书知道这下面可以当耕地,并且土壤肥沃,绝对不介意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

毕竟相比那口井,这里才是真正的百年大计!

有了这72亩肥沃耕地,就算那边的梯田里颗粒无收,也能保证双水湾饿不死人。

确定了答案后,孙向阳突发奇想,举起寻龙尺,沿着这条沟壑缓缓往前走,仔细感应着手里寻龙尺的变化。

当他整个人沉浸其中的时候,周围的一切慢慢被下意识遗忘,眼睛里,心里,所思所想,只有手里的寻龙尺。

同时,水龙经中的一段话在他脑海中闪过:水曲似金钩,左转抱身来,富贵此中求。

蓦然,孙向阳感觉手里的寻龙尺似乎轻轻一颤,仿佛有股电流经过,刺的他双手一麻。

这个时候,他的脑海中闪过一道提示。

【你领悟了寻龙尺技能。】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