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466小鸡不撒尿(2/3)

“您不提我都忘了有这一茬了,不孬,能多吃两顿带油的菜了。”唐植桐乐呵呵的回道,普通居民目前的食用油定量是每人每月半斤,干部身份每人每月八两,小王同学之前一直是干部待遇,而自己从下个月开始刚追赶上。

“眼瞅着就要过年了,还不知道今年过年有没有供应呢,咱攒着点,到时候你做点菜,给静文妈妈那送点去。”张桂芳不太赞同平时就这么吃了,开口道。

之前过年的时候,哪怕是粮食,只要有钱就能买,粮店对于粮本、粮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卡的不严,但今年情况特殊,张桂芳心里没有底。

“行,听您的。”唐植桐点点头应下。

“吃饭吧,一会菜凉了。”张桂芳按照儿子的吩咐,将每个人的定量过称后,一份份的放在每个人的面前。

唐植桐则将咸鸡蛋分了一下,两个大鸡蛋,一切两半,小辈每人半个,将小的一个直接给到张桂芳:“妈,前阵子你吃的少,这个单独给您,别说吃不了,我看着您吃。”

“行,我吃,但下次不许这样了。”张桂芳对儿子的做法并不赞同,但不妨碍她心里熨帖。

干粮不够,白菜来凑。

白菜不限量,吃完再自己盛。

唐植桐吃了两碗白菜,碗里那点若有若无的油星也没浪费,倒点开水进去,咣咣放凉,一饮而尽。

“哥,白薯,白薯。”凤芝心里惦记着白薯,看唐植桐吃完,迫不及待的提醒道。

“走,看看去。”唐植桐吃了不少,但还是感觉胃里空落落的,这种滋味并不好受。

前前后后个把小时,白薯烤的正正好好。

唐植桐捡大的分给家人,自己吃了个小的。

说实话,现在的白薯口味一般,离烟薯25号差远了,但耐不住现在吃不饱,两个妹妹吃的一个赛一个香。“慢点吃,别烫到嘴,吃完写作业去。”烤之前已经洗干净,唐植桐也不扒皮,直接这么开啃,甜味不大,但口感软绵,吃起来的感觉还行。

上一辈子的时候,小时候没少吃这东西,吃伤了,长大后,哪怕是软甜如蜜的烟薯25号,一年到头也吃不了两口,但现在却一点吃伤的印迹都没有。

所以说,东西好不好吃,要看环境,饿急眼,啥都是好的。

一块白薯下肚,唐植桐打发两个妹妹回去写作业,自己往炉子里添了两把柴,跟小王同学说了一下王波的事情。

“不用特意再跑一趟了,你写个纸条,明天我给静莹,让她捎给咱妈不就行了?”小王同学给唐植桐倒了一杯水,建议道。

“倒也是个办法,是不是有点不太正式?”

“都是一家人,哪有那么多事事?又不是你单位的领导。”小王同学白了唐植桐一眼。

“嘿,你这拿叶主任也忒不当干部了。你配的这点心,咱妈那边会不会发?不发的话,咱对半分。”唐植桐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手下没闲着,找出信纸,把王波的籍贯写了上去。

“你别操心了,这种半公开的好()

事,肯定也会有的,只不过得先从基层的单位开始。”

“成,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唐植桐嘿嘿一笑,这种好事当然要先照顾基层,不过等明年想照顾也顾不上了,所有东西将全面紧缺。

肉食方面,四九城百姓会用骆驼肉、下水、罐头来补充,一些单位则用黄羊来补充。

关于黄羊,唐植桐看到一个说法,最早是石油勘探局的探井队先开始自给自足的。

1959年3月,石油勘探局的同志千辛万苦来到柴达木盆地勘探,由于铁路不通,补给困难,勘探队的同志们决定就地补给,靠打猎补充定量缺口。

据说当时一路往西,能一直打到中、印边境!

黄羊那叫一个多,成群结队,根本打不完,能阻止勘探队打猎的,只有运力不足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