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得庸带着徐慧真娘俩顺着前门大街来到崇文门,从这里至蟠桃宫前,沿护城河南岸设有一溜儿茶棚、货摊。
庙会上打把式卖艺的、变戏法儿的、摔跤的,各色应时小吃、各种日用百货,应有尽有。
“哎,糖瓜、糖瓜哎嘿……。”
“烧饼,麻花……。”
……
喧嚣声,各种吆喝声,仿佛一副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
徐得庸将车放在停车点,两人顺着护城河岸向里面走去。
路上他从徐慧真怀里接过小理儿,徐慧真顿时解放了,东瞅瞅西逛逛,不时买点零嘴给徐得庸吃,开心的像是个小女孩一样。
小理儿的眼睛不够用,不时看着徐得庸吃东西,馋的淌哈喇子,很快又被其他的吆喝声吸引,小脑袋扭来扭去“孤勇者”。
很快小家伙便被五颜六色的风车吸引。
风车是用高粱桔扎成骨架,以彩色纸条装成圆形的纸风轮,风一吹纸轮转动,带动小竹棍敲响小鼓,发出巴巴的声音,有四轮四鼓的;有两轮两鼓的,也有十轮十鼓的。
周围围了一圈舍不得离开的小孩子。
“啊啊啊……。”小理儿眼睛瞅着叫起来。
徐得庸笑着道:“哦,你想要啊!”
“啊啊啊……。”小理儿急得小手捏他的脸。
徐得庸停下,在周围小孩子羡慕的目光中,花了五分钱给买了一个小巧精致的,小理儿握在手里瞅了瞅,然后直接上嘴。
嘴里吃着东西、俏脸鼓鼓的徐慧真见此,一把给拿开道:“她这么小,不会玩,你给她买这个干嘛,给我!”
“啊啊啊……。”小理儿对妈妈很有意见。
徐慧真玩嗨了,笑嘻嘻自己拿着玩,看到卖风筝有点娇声道:“我要放风筝。”
徐得庸笑着摇摇头道:“这玩意回去我自己就能做。”
“等会我就想放。”徐慧真扯了扯他衣袖道。
徐得庸见她难得露出小女儿态,只好道:“好吧,我给买。”
卖风筝的有很多种,有大小沙燕的,长蜈蚣的,人像的,最好看的是黄天霸的,最便宜的是小屁帘儿,用来打发孩子,花不了几个钱。
徐慧真选了一个大沙燕的,挂在徐得庸手臂上。
两人很快来到蟠桃宫前。
蟠桃宫庙会特有个老风俗是“拴娃娃”。
旧时京城人求子“拴娃娃”者众多,人们手腕缠红绳,到蟠桃宫东配殿,献上香资后拴住一个殿前摆放的泥娃娃带回家,与子结缘,以求来年添子孙。
可惜,这些热闹的情景,随着明年停办庙会,都看不到了。
明年蟠桃宫庙址会改为眼镜厂,八七年因修建东便门立交桥蟠桃宫被拆除,原址尚保存有“护国太平宫碑”一座。
徐得庸看着一幕,这些岁月日子苦节日多,也许就是为了用其中欢乐,中和其中的苦吧。
人们对于欢乐总是记忆尤深,于是,便有了“盼头”。
现在吃饱喝足了,谁还记得那么多节日?连过年也都没味了……。
逛了一圈肚子饿了!
自然要吃点东西填一填!
徐得庸看到有推着个四个小咕噜的车,一头是火炉子和一口锅,锅上方的货架上灌满了煮熟的肠子,作为幌子吸引吃客。车的另一头是个自制的木玻璃罩,里面放着碗筷和作料,摊位前有长板凳。
这玩意叫羊霜肠,就是羊肠子灌羊血,又叫“穷人美”,很便宜,花不了多钱又能吃到荤腥了。
徐慧真一路吃的差不多,也不愿吃这玩意,徐得庸则坐下来想要尝一尝。
摊主便心领神会地道:“您来碗!”
得到肯定答复,用小铁勺轻轻一搭从锅里捞出羊霜肠撂在案板上,用刀切成圆片放在碗里,再舀一两勺汤,然后放点辣椒油,麻酱汤,香菜末,蒜泥等作料:“得嘞,您吃去吧!”
徐得庸道了声谢,慢悠悠吃起来,旁边徐慧真抱着小理儿说话,小理儿只能嘴馋的能看不能吃。
周围裹挟着真实如旧照片般的交织,不过此时一碗烟火。
世事沉浮,折字为安,当时只道是寻常……。
……
(本章完)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