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重视标准化,但是之前东非根本无力推动这种事,毕竟机器都是通过从欧洲进口的,那就只能按照别人的规矩来办事,而且当时东非人才储量显然也无法推动东非工业走向自主创新的道路。
现在东非其实也没有完全这种能力,不过东非在基础技术人员上的储备应该是够了,一方面是留学生回国,一方面是中学生数量激增。
但是理论学习和实际情况又有很大的区别,让年轻一代直接上手改造东非的工业体系,恐怕还有一段“挫折”的道路要走。
“由政府和企业成立相关的标准制定机构,根据目前东非的情况,应该是不难的,尤其是在原来商品分级的的基础上,对东非商品标准进行评定。”
在此之前,东非确实建立了初级企业级的商品分级,不过这种商品分级,建立在牺牲国民产品的基础上。
要和国际市场竞争,只能把那些质量优异的产品挑选出来,然后在国际市场销售,至于残次品则留给国内消化。
不过现在,对于东非民众而言,依然感觉供不应求,这和产能有很大关系,东非现在算不上工业国,除了城市化率低以外,产业数量也是一个大问题。
在19世纪初期,工业国标准应该是城市化人口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但是直到现在东非的城市化水平还不到百分之二十(包括黑人人口),不过去掉黑人东非立马就能变得好看的多。
而且东非很多城市应该算农业工业混合型居民据点,尤其是在西部和北部最为突出,很多城市只是行政手段促成的,而非工业化造就的城市。
目前公认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只有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其余像奥匈帝国,沙俄,西班牙,东非,日本之流都在追赶中。
当然,东非在几个全力发力的工业领域,发展最为迅速,主要就是钢铁,电力和汽车,食品加工业。
反面的例子就是纺织业和机械制造业等发展比较薄弱,每年东非需要从远东和德意志地区进口。
“制定标准化机构,要和皇室企业还有几个大型外资企业讨论交流,他们在这方面经验丰富。”
皇室企业和大型外资企业加上黑兴根银行,也就是黑兴根财团,黑兴根财团是制定商品标准最早的组织。
这和黑兴根财团从事的产业有关,像东非国企就达不到黑兴根财团的条件,不过也比很多欧美小企业工坊要标准一些。
但是东非有许多地方政府承办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就参差不齐,但是除开纺织业和食品加工业外,又是东非轻工业领域的支柱。
“由工业部带头,其他在东非的外资企业监督和指导,组建一个对东非商品生产质量指导性的机构,就命名为东非标准化协会。”
东非标准化协会实际上就是前世德国标准化协会的翻版,而且前世德国标准化协会直到1917年才成立。
最开始只是一个民间组织,后来才被德国政府收编,东非则直接由国家来促成这件事情完成,这也是两者之间的区别。
(本章完)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