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拯救意难平 第544章.《长空之翼》5(2/3)

跟两位好友告别,黄国兴来到了机场,正巧碰到了勤务官老沙,显示是刚刚为黄国兴准备好飞机。

“沙长官,我的飞机怎么样?”

黄国兴挎上风镜,然后一边检查飞机各部的机械状态,一边顺嘴向老沙问道。

“黄老弟,还信不过我了嘛,油、弹,全是满的,发动机稳当的很。”

“哈哈,谢谢沙长官。”

黄国兴登上飞机,地勤人员撤走梯子,移开机轮前的挡块,另有一人立刻在螺旋桨前站好位置。

一只带着皮手套的手伸出座舱,翘起了大拇指,前方机头的地勤人员收到指示,双手板住螺旋桨,铆足了劲,用力的向下一甩,然后迅速撤离。

“突突,突突突.”

机头下方的发动机排气管先是冒出一阵呛人的黑烟,然后慢慢转淡。

远方的起飞指挥员打了绿旗,黄国兴一推油门,发动机转速猛然提起,硕大的机身开始向前运动,速度逐渐加快,没用多久,飞机的机轮就离开了跑道,整个飞机开始变得轻盈起来,平稳地飞向天空,同一班次的两位战友也在黄国兴的带领下依次起飞。

在机场上空盘旋了一圈,跟战友汇合,开始组成一前两后的三机编队,就像一个倒V字形。

这个时期的航空战术还比较低级,欧美主流航空战术都是三机编队,或者是六机大圆环编队,长机僚机的双机编队战术和更大规模的双组4机编队战术只有德国空军正在全面启用。

中国空军师从美国,所以执行的还是三机编队。

其实,这种编队战术,也跟飞机的整体发展有关,早期的飞机型号都是双翼机型,速度不快,而且没有配备无线电台,所有的指挥也只能通过机身动作和手势执行,所以只有指挥官在前做出相应的飞行动作跟手势,后方的飞机才能明白指挥官的意图,并且随之跟上。

黄国兴正是这组三机编队的指挥官,他带着两人在空中盘旋,迎接前一组值班战友,待他们降低高度,在机场降落之后,他摆动操纵杆,使得机翼轻轻摇晃,然后手臂伸出座舱向上一指画了个圈,示意身后位战友准备跟随他提升高度,去上空盘旋警戒。

就在三人缓慢拉升的时候,隐隐地听到下方机场传来蜂鸣一般的警报声,黄国兴探出头,向下方一看,笕桥机场明显乱了起来。

防空部队正在紧急出动,警戒高炮纷纷摇起炮口指向远方,大量的地勤人员奔出,把一架架加满油弹的飞机推向跑道,飞行员坐着卡车正在像洒种子一样,一个个的被送到飞机旁。

黄国兴特别留意到,这次出动的全是战斗机,他稍微一想,就明白过来。

肯定不是前线的制空任务,不然不能如此紧急,再想想防空部队的行动,必然是敌人前来轰炸机场了。

他现在正在空中,接收不到任何消息,一切只能自己分析。

黄国兴控制飞机,保持高度,继续观察,发现防空部队的炮口全部指向南方5点钟方向。

那么敌人八成就是从这个方向来的。

他打出手势,命令余下两架飞机跟随他爬升高度,并向南方搜索警戒。

推下节流阀,发动机嗡鸣声大作,三架战机开始极速爬升,没过一会儿就到达了5000米高度,这个高度已经接近上限了,黄国兴带队放慢了速度,开始搜索起来。

此刻空中云层较厚,能见度不是很好,他本身的任务是机场警戒,即便是心中对敌人前来的方向有所判断,他也不敢离开机场范围太远,只能在利用高空的优势,带着两位战友在这个方向针对性的盘旋搜索。

同时看了一眼时间,从刚刚机场拉响警报,已经过去了三分钟,队友们出动飞机,紧急升空,编队,然后爬到相对高度,至少需要10分钟。

这就意味着,一旦敌机现在出现,他必须迎上去,在7分钟的时间内,为战友们争取时间,避免机场受到轰炸。

这时候中国可没有雷达,对敌人空军的动向全靠提前布设观察哨,黄国兴知道笕桥机场在机场外也有观察哨的布置,但不知道是多远的观察哨传来的警训。

人工观察难免有所纰漏。

如果按最近的10公里,极限警戒圈来算,那就意味着,敌人留给机场的反应时间只有短短的5分钟。

时间紧迫是一方面,更大的危机来自于,他一直在天上,根本不知道敌人前来轰炸的规模,数量具体是多少,以及是否有战斗机伴随护航。

他们现在只有三架飞机,在这7分钟内,所有情况,只能靠他们三个。

黄国兴抿抿嘴唇,他感觉自己的手心有些见汗。

坦白说,在5000米的高空中,气流寒冷,又不是封闭座舱,飞行员整个暴露在空中,除非经过高强度的战斗,不然飞行员是很难出汗的,一双薄薄的皮手套,并不能完全的抵挡寒冷,只是最低限度的保证双手可以保持灵活,以操纵飞机。

真相就是他有些紧张了,这无关勇气,人类对于一切未知都会产生这种情绪,何况,RB空军比他们强大数倍,光在中国战场的飞机数量,就有1000架之多,按照他的理解,轰炸中国空军的主力机场,必然要出动庞大的机群。

这也就意味着,他接下来所面对的情况,一定是以寡敌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