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第三百一十九章 七星北斗阵,出土了(3/3)

“国家宝藏,”曾亿反复想了想:“江科长这个栏目名起的有水平。”

“哎呀,”蔡文升忍不住笑出了声:“我原本是担心麻烦想按下这篇文章,现在好了,不但没拦下还要隆重登场了。”

“这下咱们东方都市报又有好戏看喽,”荣主编也跟着笑了:“我现在真想看看,那位谢馆长将是个什么反应。”

“他什么反应我不知道,”江海很有把握的说道:“但有一点我敢肯定。”

荣斌:“什么?”

“等这篇文章见报后,浦江博物馆的门票肯定是要走一波了。”

这也是江山同志目前的想法。

他只想宣传敦煌壁画、马王堆、兵马俑、曾侯乙墓……这些博物馆。

单从文物发掘的历史意义入手,文物解析还没到动手的时候。

怎么也得等自己备上几件趁手货,再启动项目。

“对啊,”蔡文升这才想起来:

“年前的时候,文化部不是下文,让我们大力配合各地博物馆的宣传工作嘛!”

1973年,国家文物局成立,随后就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中国出土文物”国际巡演。

所到之处,一片欢迎。

但这场“文物外交”每到一个城市,就要贴补三十来万的高额运作费。

等到1979年改开后,文物局一拍桌子:这种亏本的买卖,不做也罢。

于是放出话风:以后谁再发出邀请,谁先掏钱。

到了1979年下半年,国家为了发展博物馆事业,颁布了《博物馆工作条例》。

宣布了各博物馆以举办陈列展览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以更好的征集文物、标本……

这条例说白了就一句话:各自珍重吧!

于是,除了国字头的博物馆,其它各省市的博物馆,就由各省市自己操心了。

由于博物馆里的藏品不比其它物件,所以,各省市的文化部定是不会撒手的。

但他们又不想出经费,于是便要求自个辖区内的报刊大力宣传。

以活跃市场,带动资金活跃。

荣斌:“这么说的话,咱们报社也等于是在支持上级工作了。”

江山:“那必须啊。”

江海:“咱们报社哪次没支持上级工作?”

“一切就看周日的市场反应了,”

这一会,江海拿出了一张照片:“伤痕文学起来后,伤痕美术又来了,但我担心这张照片刊登出来的效果,老蔡,你有把握?”

这张美术照片是蔡主编建议刊登的。

大家伙伸头一看。

曾亿:“怎么这色啊?”

荣斌:“这是画得?”

宁花:“肯定会模糊一片。”毕竟这会的报刊印刷像素在这摆着呢。

江山:“……嗯?”这不是罗中立的《父亲》嘛!

1980年,罗中立听从了专家的建议,将“父亲”夹在耳朵上的一根香烟,换成了一支圆珠笔。

终于令自己这幅“超写实主义”的画作《父亲》,以新时代农民的创意理念,得到了“全国青年美术”一等奖的殊荣。

“我也知道会糊,”蔡主编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我还是想把它刊登出去,毕竟这篇文章说得就是画,要是没图的话……”

“那行,就依你,”江海点头了:“到时候让师傅把这张照片调淡一点。”

“好的,领导。”

“领导,”蔡文升提醒道:“我们副刊的那篇……”

“放心吧,我没忘,”江海拉开抽屉拿出了一篇文稿:“这有个小短篇,我已经看过了,你们也看看吧。”

看过的保持不动,没看过的一起上。

“《灵与肉》”荣斌首先被名字征服了:“江科长,这名字比你起得还带劲啊!”

江山半张着嘴看着眼前的文稿:“带劲带劲,真是太带劲了。”

突然之间,耳边响起一句美妙的问候:你要老婆不?

1980年初,结束了22年劳改的张贤亮,进入宁-夏的《朔方》杂志社当编辑。

年初,在采访了一对农场技术员夫妇后,张贤亮当晚便决定,以这对巴-西归国华侨为故事背景创作一篇。

只两天两夜的时间,便完成了一部《灵与肉》的短篇。

“蔡编,”江山一把抓住了蔡文升:“这你是从哪搞来的?”

(本章完)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