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霹雳风云 第四百三十二章 移民潮起(1/2)

台北,鸡笼港。在距离码头只有半里路的一幢五层大楼前,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这些人中,只有少数人来办事的,大部分是来看稀罕的。他们眼中的稀罕之物便是眼前这座砖混结构的楼房。流求遍地是森林,加之水泥产量有限,除了堡垒与塔楼等军事建筑外,极少用水泥来造民用的房子。这座大楼是台北建筑的第三幢砖混民用大楼——第一幢是孔子学院,第二幢是医院。

这第三幢大楼的使用方是流求银行。流求经济以商贸为主,工农业并重,资金往来十分频繁。金融是经济的命脉,为了促进流通,增加交易的便捷性,同时也为了防止金融命脉被控制,流求公司决定成立流求银行,同大宋一样实行金、银本位制度。由于存放着大量金银及往来票据账本,出于防火和防盗的需求,余柱等公司高层决定修建砖混大楼供流求银行作办公用。

银行初创之际业务并不多,房间闲置了不少,流求公司不少部门也搬来此楼办公,其中便包括新成立不久的流求人口部。经过不遗余力的招俫流民,眼下大小流求已有人口百余万。从数量来说,已经远超东南沿海开发更早的琼州岛。从增量来看更是十分迅猛,用日新月异已不能形容。要知道,眼下霹雳军在巴蜀的控制区,也不过二百余万人。

只不过,百余万的人口对流求来说还是太少。不仅甘蔗和水稻种植需要大量的人口,工厂、矿山、造船及修桥筑路也急需更多的劳力。按照规划,台北至台南道路以西的平原地带,将会把伐掉丛林,兴建更多的城镇和屯垦点,以开出更多的稻田、甘蔗田、橡胶林,并配套建设基础设施。这些都需要巨量的人口。

除此之外,拓展海外事业也需要大量的人财物。财力的问题虽然紧要,但余柱等流求公司的高层并不太担心。凭借着辽东、高丽、倭国和南洋这一南一北方两条贸易线路,加上流求的产出,倒也能支撑下去。但人口不足却是个麻烦。建设一系列补给据点需要大量的劳力,而开发新大陆需要的人手更多——船员、士兵、商人、官员和工匠。

据概算,前往新大陆航线上的一系列补给据点需要五万人,前期开发新大陆需要二十万人,南洋商贸和开发也需要十万人。欧阳轩在给流求高层的信函中明确要求,流求要在三年内实行深度开发。按照这个要求,岛上至少需要二百万人,还缺口一百万人。鉴于人口问题如此迫切,流求高层商议决定成立人口部,由夏大根兼领。

眼下要吸引人口困难重重。大宋东南沿海一带贫民大规模迁移,让人多地少的矛盾得到了缓解,引发了劳动力价格上涨,引起了不少士绅和官员阶层的不满。他们都拥有大量土地,还有不少人有手工作坊,当然希望劳动力越多越便宜。为此他们不少人向地方官施压,甚至向朝廷请命,要求阻止人口外流。

人口是统治的基础,各级官员再昏庸也明白这个道理。临安的严令之下,各级官员也不敢明目张胆收受流求公司的贿赂,这使得大宋境内招俫流民的数量大幅减少。长江以北的官府管制虽弱,但两淮沿海久经战火,本身人口数量不多,招不了多少人;东南沿海虽然人口稠密,但官绅和地主势力强大,动静稍动便引来阻挡干涉,难以将人带到流求。加之有沿海制置司水军的巡逻,故从大宋沿海前往流求的人口少了一半以上。

夏大根便将精力投向了山东。眼下山东李璮之乱正炽,蒙军除了将李璮据守的济南城重重围困之外,还在山东半岛四处劫掠。按照忽必烈的要求,他们要将李璮势力连根铲除。李全、李璮父子据有几十年,势力盘根错节,这样一来牵连者数量十分庞大。在流求战役之前,廖泥鳅在前往高丽之后曾在山东盘亘了一段时日他清剿了威胁流求公司商船的水匪,又招安了不少。这些被招安的水匪并没有随行回到流求,而是在谍报人员的配合下,正源源不断将流民转移到沿海的岛上,再通过大船运到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