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74章 京营出征,朝堂争锋!朕此生,定要横扫漠北!栽赃范广!快动手了(2/4)

胡濙安坐,皇帝站着,将把柄双手奉上,好不讽刺。

观摩着匣子,胡濙安静地等待钥匙送来。

过了一会,冯孝和许感再次将钥匙取来。

咔!

钥匙转动,弹开锁舌,胡濙取出婚书,下面还有册立诏书,内容齐全,印玺无错。

但是,经历过宣德朝的都知道,宣德八年,并没有举行过册封礼,尤其掌管礼部的他,一清二楚。礼部的架阁库里,也一定找不到正档和副档,甚至皇室架阁库里也找不到。

所以这份婚书,假的不能再假了。

甚至,伪造婚书的吴太后,还会被追加一条伪造圣旨的大罪!

做此事的人,真是蠢不可及啊。

看过之后,胡濙把东西放进匣子里,重新锁好。

“请太傅灌死锁芯,封死匣子,不许任何人查阅,可否?”朱祁钰眼巴巴地看着他。

胡濙缓缓点头。

这就是皇帝的聪明之处,若真用这婚书来自证清白,吴太后的命肯定保不住了,他的皇位也会动摇,天下动荡,再次发生靖难也未尝不可能。

所以,皇帝用把柄换取胡濙的支持。

这是非常聪明的做法。

伪造圣旨是重罪,窝藏伪造的圣旨同样是大罪。

胡濙也被牵扯了进来,洗清自己,就要洗清皇帝。摆在他面前两条路,要么将秘密埋葬,所有知道秘密的人封口,此乃下下策;要么就是在各部架阁库里,增加一份档案,把假的变成真的。

对别人来说,难如登天,但对执掌礼部25年的胡濙来说,易如反掌,他能悄无声息的做好这些,让朝堂挑不出任何半分错处来。

这也是朱祁钰卑躬屈膝求他的原因。

而胡濙,也敢借此拿捏皇帝,帮了皇帝擦屁股,他就被绑上皇帝战车了,自然要拿住皇帝的短处,省着被皇帝兔死狗烹。

“朕谢太傅!”朱祁钰再次行礼。

“陛下安心,陈循翻不起风浪的。”胡濙对皇帝的态度很满意,算是给他交了实底。

就等这句话了!

他目光幽幽,和胡濙相撞,竟感觉自己被看光了一样!

赶紧低下了头!

胡濙嘴角却慢慢勾起:皇帝,还想对付我?你太嫩了。

送走胡濙。

朱祁钰靠在软垫上,眸中厉芒闪烁,他没砸勤政殿的摆件,发泄无用的怒气,是懦夫所为,他要做,就要杀人!

“胡濙,你就没想过,这些能威胁朕,也给你全家带来了杀身之祸啊!你这些年当随风草,可就白装了!”

朱祁钰目光如刀:“下一个,就是你!”

“来人,王越、项忠、方瑛、白圭、叶盛都到哪了?可有奏章传来?”朱祁钰问。

乾清宫人刚回来伺候,见皇帝脸色难看,都战战兢兢。

“回皇爷,前日收到王大人的奏章,刚刚启程;南和伯正在交接兵权,应该很快就会和石尚书返程;项副使等人尚未有奏章传来,想必还未收到圣旨。”冯孝回禀。

“南和伯自己回来的?”

朱祁钰目光闪烁:“八百里加急传旨南和伯,带回来一千人,朕有大用!”

“奴婢遵旨!”

该朕出手了!

……

奉天殿上。

“京营出征了?”朱祁钰语气担忧。

“启禀陛下,今晨于城外誓师出征!”陈循慨然道。

几日不见,首辅丝毫不被奸佞骂名所困,风采依旧啊。

“前线可有战报传来?定西候蒋贵、兴安伯徐亨可否抵达前线?”朱祁钰很着急。

“陛下安心,暂时还没有战报传来,想来是好事。”

陈循回答:“算算路程,定西候、兴安伯会在这几天内赶到前线,五万兵马入驻宣镇,杨总兵的压力就减轻许多了,后面还有京营主力支援,此战无忧矣。”

朱祁钰颔首:“击退瓦剌后,可否开关纵横漠北?”

他眼神希冀,被瓦剌堵在家门口狠打,他胸腔里这口气吐不出来,憋得难受!

瓦剌人劫掠中原,早晚有一天,朕带着大明军民,北上劫掠瓦剌!

不止劫掠!

朕走一里,就立一京观!一里一座,遍布漠北!

“请陛下断绝此念……”

陈循巴拉巴拉说了一堆,尽是阻止之言,其实就是怕了!

朱祁镇土木堡一败,把大明的脊梁给打断了!

边关将是怕了,民间百姓怕了,连朝中权贵也怕了,甚至,原主也怕了!

太祖、太宗朝,视胡虏如玩物,一汉挡十虏,将军奋战,士卒卖命,打得北虏惶惶不可终日,畏明军如虎。

现如今,朝堂上下,闻漠北色变,谈胡人而恐惧。瓦剌掠边,恨不得给瓦剌岁币,求瓦剌不要劫掠我们了!我们给你跪下了!爹!

真他娘的窝囊!

“够了!”

“朕不要听瓦剌有多强!”

“朕想知道,能不能?今年不能,何时能?”朱祁钰嘶吼。

百官跪下请罪。

“都站起来,你等无罪,朕只是问你们,大明何时才能驰骋漠北?恢复太祖、太宗之强?”朱祁钰没抓住陈循不放,没必要。

兵部侍郎王伟出班:“请圣上阅览臣之《陈边十策》!倘若我朝能全部做到,必能恢复太宗时之强;只需做到一半,就能驰骋漠北,让漠北诸胡不敢轻易掠边!”

朱祁钰看了一眼,顿觉头大,奏章中第一策就是需要战马百万匹。

永乐朝时尚有,但如今马政废弛,景泰元年郭登上书,大同镇战马才一百多匹,且都年迈不堪骑乘。养马之地尚且如此,何况内地了?现如今军中所用的战马,都是靠边贸交易来的,可战良马并不多。

“传看吧。”

正发火的皇帝,被一本奏疏堵回去了,此刻表情唏嘘,弄得朝中百官皆想看看,奏章内究竟写着什么。

“王侍郎所言甚是,朕心急了。”朱祁钰及时认错。

懂兵事的老臣看完连连点头。

“臣不敢居功,此乃总结前人兵略,才有所得。”

王伟年少时因献《安边颂》而被宣宗皇帝看重,正统元年进士,对兵事有独到见解,也因此得到于谦偏爱,算是文官中懂兵事的良臣。

“诸卿,朕欲建强兵,复太祖、太宗时之强,纵横漠北,横扫蒙古诸部!”

朱祁钰沉声道:“今日朕给诸卿布置一项任务,诸卿按照这《陈边十策》,撰写一篇奏章,明日呈上来,朕逐一阅览,摘有用之策,汇编成一书。”

“印刷装裱后,放置于朕之枕侧,每日清晨内官来读,读至奉天殿,日日不辍。”

“大明一日不能复强兵纵横漠北,此书便伴朕一日,便读一日!”

“朕若驾崩,此书便传给太子,太子若崩,则传给太孙,世代相传!”

“大明一日不强,此书便读一日!”

“朕相信,总有一日,大明之兵将必复太祖、太宗时之强!”

闻听皇帝之言,朝中百官跪下齐呼:“臣等惭愧!”

“不必惭愧,朕也不去究其原因了,朕只往前看,朕就要看到强兵、强将、强军,朕此生,定要横扫漠北!一扫边患!此乃朕之心头大恨也!”朱祁钰高声道。

奉天殿内气氛热烈,朝中如王伟懂兵事的大臣,经常上书请奏,希望皇帝练强兵重边事。

胡濙也轻轻点头,回忆往昔,永乐朝之盛,无法用词语来形容,漠北诸族,未曾听说过有一族,敢与大明强兵对战,都是闻风丧胆,闻之明军而色变。

日日都有外族依附,万国来朝,与有荣焉。

皇帝有此决心是好事。

林聪膝行出班,高呼道:“陛下之志气,令吾等汗颜,吾等必毕其功于一书,并为其孜孜不倦,终练强兵,横扫漠北!”

陈循冷笑,林聪果然变成了皇帝的走狗,没志气!

“王侍郎献策有功,如今左侍郎李贤迁入内阁,左侍郎之位空悬,便由王侍郎升为左侍郎,以表献策之功。”

朱祁钰要调动群臣的积极性,也表明横扫漠北之决心。

王伟出班谢恩。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