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47章 大明有变废为宝、点石成金的能力,为什么要停止开拓?(3/4)

皇帝似乎更看重年轻人的意见,强扭的瓜不甜,人家不看对眼,爹妈咋撮合都没用,貌合神离的过日子,都不舒坦。

听说后宫嫔妃都和皇帝怄气呢,各宫嫔妃都有儿媳妇人选,而皇帝却让他们自己看,而且主要听从女方的意见。

嫔妃们都疯了,到底谁才是你的亲儿子啊!

正说着呢,王华进来禀报:“陛下,内阁此事不决,请您决断。”

边永立刻退下。

朱祁钰拿起奏疏,微微皱眉,这是范广的上疏,他认为帖木儿汗国正是虚弱的时候,应该趁机进入费尔干纳盆地,撕咬一口肥肉下来。

杨信也认为,现在是好机会。

“李贤怎么认为的?”朱祁钰见上面没有内阁的批复,皱眉问。

“回陛下,首辅难以决策,是以来问您。”王华回禀。

王华和谢迁,是一榜进士,同榜双壁。

内阁更看好王华的试卷,想点他为状元,但皇帝却认为谢迁的试卷更务实,就点了谢迁为状元,王华为榜眼。

谢迁和王华是好基友,历史上王华的状元,是谢迁点的状元,因为王华倒霉,就是考不上,最后走了好友的后门才当上状元。

而王华有个大名鼎鼎的超级牛人儿子,王守仁。

王华不是没才华,单纯的倒霉。

他以秀才身份,在交趾任官三年,得以多考一次举人,是在交趾考的,交趾行的百越卷,所以就考上了。

又在新益州任职三年,就考中了恩科,和谢迁同榜。

如今,都在军机处侍从皇帝身边。

“西域太远了,中枢鞭长莫及,让范广和杨信,根据西域情况,自己决策吧。”

朱祁钰放下奏疏:“可是李贤觉得不妥?”

王华跪在地上:“什么都瞒不住陛下,首辅担心伊国公、建昌侯常年掌兵在外,会生出不该有的念头。”

主要是西域太远了,没有水路沟通。

所以中枢出现了,不要西扩的声音,扩多少以后吐出来多少,徒费银钱。

民间这股舆论的声音更大,都认为停止扩张,经营好现在的土地就好了。

“杨信的女儿和小二十同龄,朕想和杨信做个亲家。”

“范昇的女儿和老十五同龄,嫁给老十五吧,做正妃吧。”

朱祁钰明白李贤的意思,就是用皇子联姻,捆绑功勋。

虽然太祖皇帝多次反对,但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不能不用。

他挑的两个儿子,都是皇后的儿子,都是嫡子,这样足够安抚两位了吧?

“陛下圣明。”王华恭维。

“少来。”

朱祁钰笑道:“你和谢迁在一部效力,有没有私下吵嘴的时候?”

王华翻个白眼,您可太八卦了。

不过,在皇帝身边久了,了解皇帝的脾性,皇帝平时是很宽容的。

“微臣不如于乔远矣。”王华谦逊道。

“朕还头一次看见你王德辉这么怂的时候。”

朱祁钰笑道:“你可知,你的殿试试卷,比谢迁更优秀,阁部重臣都更看好你,是朕强点谢迁当状元,你心里作何想法?”

想死!

王华气恼道:“这等家国大事,陛下怎能用来玩笑?”

“哈哈哈!”

朱祁钰大笑:“不逗你了,说正事,你对西域怎么看?”

王华正色道:“微臣以为,西域可开发,但不能完全开发。”

就是说,要做好随时丢掉的准备。

把西域作为战略缓冲之地,想法高明。

“西域确实贫瘠。”

朱祁钰陷入沉思,他是想把疆域推到里海去的,因为里海沿线,全是能源。

而且,里海南面是波斯,毗邻中东,能源近在咫尺。

哪怕有一天大明丢了百越之地,也能靠中东能源存活,仍是天朝上国。

可是,西边的地形、气候恶劣,又距离中枢太远了。

就像在西域省,放两个将军,内阁都不放心,担心他们关闭西域要道,起兵叛乱。

若继续往西,凭现在的生产力是做不到的。

沙俄能控制远东,那是因为控制的地方都是严寒烂地,华夏根本就不要的烂地,后来才知道那地方有能源。

而且,有些能源,以技术划分,也得需要两三百年后才能开采。

沙俄确实有几百年国运,运气是真的爆棚。

现在,大明看重的疆域可不一样,都是富饶地区,这些地方一定会引起各方觊觎,常年叛乱,统治几百年再开发,那得用多少钱才够用啊。

以他朱祁钰的强权,尚且无法说服内阁,后世之君呢?

“王华,你说巴克尔喀什湖就是大明的西疆了吗?朕还想拿到西海呢。”朱祁钰幽幽问。

王华略微沉吟:“微臣对西域地形了解不多,但西域的贫瘠无法支撑一场动用百万大军的大仗。”

“而大明占据西域,必然小仗不断,不停从内地增兵,只会让西域更穷,越穷越乱,周而复始,陷入死循环。”

“微臣倒是觉得,走一步看一步,若能一口吞掉费尔干纳盆地,那么大明在西部就有了一块根据地,再行图谋便是。”

“倘若吃不下,就请皇子分封出去,占据费尔干纳盆地。”

分封容易,大明实控难啊。

朱祁钰斟酌:“分封出去的皇子,会不会侵吞大明疆土呢?”

这得看后世之君的水平了,水平差,那肯定会被肢解的。

朱祁钰打下再多疆土,后世之君不行,也守不住的。

好在肉是烂在锅里的,都是大明的。

成吉思汗就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蒙古互相打了几百年,最后还有很多国家。

“罢了,不想太多了。”

朱祁钰笑道:“云南进献来的茶叶,尝尝。”

“谢陛下。”王华喝了一口,味道和内地产的一般无二。

“十年前朱英就说过,老挝是种茶的好地方。”

朱祁钰也喝一口,口感甘甜:“十几年过去了,老挝的茶园全都可以采摘了,今年的茶价怕是要下降了。”

“微臣觉得比云南茶味道更好。”王华道。

“重点是便宜。”

朱祁钰站起来:“老挝那群山环绕之地,遍地是种植园,去年就进入了盛产期,只是运输难而已。”

“去年修了很多沥青路,解决了运输难题。”

“今年就能把国内的茶价打下来,让全国百姓都能喝上茶。”

王华却道:“陛下,谷贱伤农,茶树要精心养护十年,才能进入盛产期,里面的心血别人不知道。”

“正因为茶价高昂,所以茶农赚钱。”

“今年茶价下降,茶农是要赔钱的,明年岂不把茶树给砍掉了?”

这是基本经济规律。

朱祁钰笑道:“王华,价格打下来,大明三亿人全都喝茶,会怎么样?”

“产量增加一倍,也不够喝。”王华眼睛一亮。

“而且,茶叶是分等级的,越好的越贵,好茶有权贵人家喝,普通茶则进入百姓人家,中端茶叶出口。”

“这东西是喝得人越多,越赚钱。”

“别忘了,大明的原茶是不出口的。”

“出口的是品牌茶。”

“中端茶叶,包装成高档品,卖去国外,给国外人喝。”

“别说云南、交趾、新益州等地全都种上了茶树,就是整个南洋也种上,照样卖得出去。”

“大明人口增长,喝茶的人就越多。”

朱祁钰打算推出茶饮料,收割富户一笔。

王华有些明白了,百越之地的种植园,很多都是皇帝开始种的,后来赏给了有功之臣,中枢很多官员,在百越之地都有茶园。

但皇帝手中还有,这些年也一直在往外赏。

“老挝之地,在老挝人手里,是贫瘠不堪的土地。”

“到了大明手里,就是富庶的种植园,漫山遍野的茶园。”

“原因是什么?是老挝人懒吗?还是他们笨?”

朱祁钰问王华。

王华道:“是老挝人不掌握灌溉技术,在天灾面前,没有抵抗能力,所以造成了春天旱夏天涝的情况。”

“没错,就是技术!”

朱祁钰道:“老挝统治的时候,就算把茶树送给他们,他们也种植不出来!”

“在大明手里,就是漫山遍野的种植园,什么都能种出来!”

“土地,还是那块土地,气候,还是那个气候!”

“因为明人掌握着灌溉技术、种植技术、土壤栽培技术、化肥技术,甚至还掌握着防虫防害的抗灾技术!”

“这是华夏人几千年总结出来的经验!”

“所以,老挝到了朕的手里,变成了几十万亩茶园,变成了王霸之基!”

“十几年时间,大明把漫山遍野的森林全部推平,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种植园,变成了一块块药田,把生地养熟,把天灾人害不断的恶劣之地,变成了宜居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