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44章 大明版Made In China,碎叶,大明的碎叶!(1/4)

皇帝对女子极力保护,鼓励她们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之中。

大明的女将军不少,段思娥就封了崇左伯,苗瑶都有女将在军中效力,还有蒙古女将。

太医院还有一批女医官。

朱祁钰打算提拔一批地方女官员,鼓励女子走出家门,和男人一样,享受平等社会权力。

想鼓励女子走出家门,必须给女子最好的保护,让她们享受更高的社会权利,才能改变完全依附男人的生存状态。

树立女权,让明女走出家门,享受社会权利,为大明添砖加瓦。

建立诚信社会,降低犯罪率,实现社会安全。

让商贾在规则下经商,而非肆意生长,严禁形成为了利益而不顾家国的财团。

开海十年了,大明仍不允许商贾之子参加科举。

工匠的地位提升了,医者地位提升了,艺术从业者地位提升了,女子地位也提升了,唯独商贾社会地位没有提升。

俞士悦今年八十四岁了,精力不济,已经难以支撑刑部工作了,本想让轩輗接替他担任刑部尚书,奈何轩輗身体也不好,只能调项文曜回京。

老臣商辂、彭时等也调归中枢,地方几乎没有老臣,都是中年臣子督抚。

“俞卿,身体不好就该去三亚过冬,非在京师熬着干什么?”朱祁钰对老臣态度都还好。

“谢陛下天恩,老臣在京尚能帮衬些,刑部不比以前,年年要出新法,新人进来,搞不清楚,会乱了纲法的。”

俞士悦牙齿都掉没了,说话也慢。

年过八十岁的老臣,上早朝都有座位,他们不是天天上朝,而是有特殊情况,特意宣来。

“劳累俞卿了,商卿是这方面专家,项文曜未回京前,让他帮衬帮衬你。”

朱祁钰看向商辂:“商卿,您近来写的文章朕都看了,多少有些颓丧之气呀,不像是您的风采呀。”

商辂是全才,这也是当年留下他的原因。

商辂笑了两声,躬身道:“老臣也六十岁了,不年轻了,写不出三十岁时那般慷慨激昂的诗句了。”

“您的书法,堪称本朝第一。”

朱祁钰也没了当年的锐气:“朕想将您的书法,作为大明刊行的工本字体,供天下人去学,您为何不同意呢?”

“陛下,老臣书法虽还尚可,却当不了这第一。”

商辂十分谦逊:“若想通行天下,还是以古人字体更佳,老臣不过拾人牙慧罢了。”

“皇子们跟您学字,您觉得谁造诣最高?”朱祁钰问。

商辂略微思忖。

“别在乎朕的面子,直说。”朱祁钰道。

“老臣觉得七皇子的字,是有大出息的。”商辂说的就是老七朱见潮。

“若他给您当关门弟子,您愿意收吗?”

商辂顿时脸色便秘。

朱祁钰哈哈大笑:“商辂啊商辂,你还是那么滑头啊。”

“陛下莫怪。”商辂也绷不住了,朱见潮有书法天赋,但为人虚浮,不肯下苦功夫,这样是成不了大家的。

“姚夔,你觉得哪个皇子能学到伱身上的功夫?”朱祁钰又看向姚夔。

姚夔绷着手不想说话。

“彭时,你说。”

彭时蠕了蠕唇,也不说话。

给朱祁钰整乐了:“朕不管啊,你们都是皇子们的师父,他们学不好,丢脸的不止是朕,还有你们所有人。”

“是不是朕赐的戒尺不够多?”

朝臣狂翻白眼,这些年打断了多少根啊,哪个朝臣没打算过戒尺的?谁没打过皇子?

问题是皇子不肯努力呀。

人都是这样的,都家财万贯了,为什么要努力?

我们都是皇子了,要什么有什么,凭什么努力?

“老臣觉得二十皇子最是聪慧。”

俞士悦慢悠悠开口:“年龄虽小,却展露出惊人的天赋,老臣觉得他最有出息。”

很多朝臣点头,觉得小二十是天纵奇才。

“陛下,十七皇子是懂兵法的,微臣觉得前途不可限量。”李秉也是捡好听的说,要真是个奇才,他早就收为关门弟子了。

“李秉,那你可得倾囊相授啊。”

“朕的所有儿子,都是你们的徒弟。”

“以后他们虽是去继藩,那也是去其他地方当皇上。”

“你们也都是帝师,到时候给你们建庙供奉,也不失为美谈。”

朝臣翻白眼,这帝师也太多了吧?

满朝文武,谁没教过皇子?说没教过的,都不好意思开口。

早朝气氛轻松。

十年来,皇帝就很少动怒了,偶尔和朝臣调笑,朝臣仿佛都不记得当年那个大杀四方的皇帝了。

真正让朝臣舒服的是,皇帝对皇子的严厉管教,完全放权给重臣来管,从不偏袒、偏爱、怨言等等,都是以一国之君的方式,教导皇子,严令朝臣随便打,主打的一个棍棒底下出孝子。

其次,就是皇帝对朝臣身体的关心,到了极致。

听说打算在哈尔滨建立一个夏季避暑疗养院,让朝臣夏天过去避暑。

冯孝在皇帝耳边嘀咕几句,朱祁钰脸上露出笑容:“走,出去看个新鲜儿。”

说着走下御座,朝臣跟在身后,走出奉天殿。

一个太监推着一个由木头和铁制作的奇怪车子,停在奉天殿门口,收到指示后,骑着车子跑动起来。

“这、这是陛下说过的自行车?”李贤吃了一惊。

大明制作出自行车,并不稀奇。

在景泰二十一年,大明就制造出第一个生产钉子的机床,织机也在不停发展,还出现了吹瓶机,用来吹罐头瓶子。

景泰二十二年,江南布商注册了第一台水力机械织布机,此事传到宫中,朱祁钰还赏了一枚铜符出去。

自行车是死飞轮,主要是木头造的,并不抗造,骑几圈估计就会坏。

但是,自行车会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意义更大。

等自行车骑回来,一群老头围着这自行车啧啧称奇:“陛下呀,这要是能量产,骑这东西打仗,微臣能日行四十里!”

李秉立刻看到战争用途。

“这能改变人们出行环境啊,有了这东西,马车就要被淘汰了呀。”李贤道:“未来,还会发展出新的车子,这是出行革新啊。”

丘濬撩开衣服,亲自上去体验一把。

“这衣服不合适,得穿短衣。”丘濬下来后十分兴奋。

大明对奇装异服的接受程度很高。

景泰十七年,第一套西装诞生,比西方早了四百年,所以叫景泰装,但民间普及率不高。

稀奇古怪的衣服,国人爱看个乐呵,但真正让自己穿,都不太乐意。

比如皮鞋、皮包。

华人穿皮鞋,用皮包,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

但说实话,皮鞋穿着是真难受,远不如大明的靴子穿着舒服,大明的靴子畅销全球。

然而,皮鞋在东北比较流行,因为冷啊。

民间有人发明出丝袜,不知道是抄了西班牙的作业,还是自己研究出来的,反正专利已经注册了。

可销量很惨淡,女子觉得穿着东西不舒服,贵族觉得羞耻,也就不穿了。

做标记,这丝袜是给男人穿的。

其实是厚袜子,商贾换个名字做宣传,注册了专利,用的颜色也恶心,是白色的。

还得等尼龙材质的出现才行,黑色才是王道。

朱祁钰很少用强权催生发明创造,那样是揠苗助长,毕竟大明是摸着石头过河,万一给带歪了呢?

只是,他一直在投资这些创造行业。

并扩大制造业的市场,用市场倒逼发明创造,同时加速市场的卷,只有市场疯狂内卷,才能激发人的聪明才智。

比如说朝鲜开办第一批服装厂,皇帝就在朝鲜投资大量服装厂,逼得服装厂内卷,不断革新,如今朝鲜服装厂,称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全是卷出来的。

罐头厂市场庞大,大明遍地是罐头厂,什么都能变成罐头,景泰十六年,防腐剂就被发明出来了。

罐头厂越来越卷,食品添加剂也出来了,发展到现在,已经万物皆可罐,什么都能罐头一下,商人为了能赚钱,什么点子都有。

只要能让市场赚到钱,商贾就会疯狂内卷,卷出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