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34章 回銮,日新月异的大明!中学为本,融以西学!(2/4)

这边就是建设、造娃,建设、造娃。

内地的货品也卖到这边来了,交趾的特色也在内地畅销,自然是橄榄油了。

在景泰十二年初,举办了乡试,中枢还设置了西南榜,把交趾、益州、广西、贵州、云南、四川、乌斯贜划为西南榜。

百姓生活已经步入正轨,家家都有奴隶驱使,日子过得不好不坏。

对皇帝的怨恨,也消解了一些。

而朱祁钰,从九月中旬离开南京,在十月末抵达河北,已经天寒地冻了,然后走沥青驰道回京师。

十一月中旬,朱祁钰在京畿转了一圈后,回到京师。

满朝百官,在城外跪迎。

离京两年两个月的皇帝,终于回来了。

“这京师真是大变样啊!”

进了紫禁城,紫禁城里的窗户都换成玻璃的了,乾清宫里,烧得是暖气片,里面温暖如春。

京师里,商业繁荣,叫卖声绵延不绝,各样商品琳琅满目,繁华已经不输南京了。

朱祁钰兴致很高:“朕一路走来,每个城市都不一样了!”

“姚夔,你是有大功的!”

景泰十二年,沥青驰道又有大发展。

之前的三条路,继续延长。

又新增了从京师通往辽宁、通往陕西和通往山东的三条主动脉。

“老臣不敢居功,皆是陛下圣恩。”姚夔满脸得意。

这修路之功,足够他姚夔进入文庙了!

每一块地方,地形都不一样,要修通一条路,可能要架桥、要开山、要环山、要跨过农田、城池等等,是漫长而繁复的。

姚夔能用两年,把沥青路修成这样,绝对是大功臣。

造价确实高了一点,但这两年修路,也就死了三十万人,汉人死的人数不超过一千。

修得这么快,也得益于采油技术提高,油田勘探成功,多开采了几个油田。

“朕说有大功劳,就有大功劳!”

朱祁钰笑道:“朕出京时,就说过两年内,把北直隶修通,就已经很难得了。”

“可你在两年内,修通了通往辽宁、热河、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的路。”

“朕亲自走过,路途好走,距离大大缩短。”

“其中困难,朕是知道的呀。”

就这一句话,让姚夔热泪盈眶。

他这么卖力,不就是想当首辅嘛!

“起来。”

见他又跪下,朱祁钰把他拉起来,似笑非笑道:“但银子可没少花呀,就这些路,花了两亿多两啊。”

姚夔脸色一垮,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不是贵,而是非常贵!

除了朱祁钰这个皇帝,别人都修不起的。

“老臣有罪,请陛下责罚!”姚夔吓得发抖。

“哈哈哈!”

朱祁钰大笑,又把他拉起来:“你不是有罪,是有大功!”

“银子不就是用来花的吗?”

“把路修好了,中枢和各地的距离也就缩短了,政通人和,首先得路通啊。”

“再说了。”

“十年回本,剩下的九十年不就是赚的嘛!”

朱祁钰见姚夔都要哭了,忍俊不禁:“你可真不禁逗,朕两年没见你,跟你开开玩笑,就要尿裤子了?”

有您这样开玩笑的吗?

姚夔像个受气的小媳妇,不敢说话。

这皇帝可不好伺候。

“传旨,姚夔修路有大功于朝,加封姚夔少保,加文勋正二品正治上卿。”

朱祁钰笑道:“满意了?”

姚夔是哭笑不得,皇帝去了一次南京,怎么变得这么顽皮呢?

朱祁钰看了一眼朝臣:“你们看朕这是什么眼神啊?朕跟姚卿玩笑两句而已。”

“修沥青路的事,姚卿就都担负起来。”

“继续修,加大力度修!全国都修!全国必须连通道路!”

“在地方发现了几个油田,正在采油呢,先把从南京到北京的路修好。”

“然后修去交趾的路,去云南的路!最后修到乌斯贜上去!”

“陕西不错呀,左鼎到任后,继承了刘广衡的遗志,先把路修好,再开发地方经济,又提纯出了汽油,还想用石油制作衣服,做的真好啊。”

“各地督抚,都让朕很满意。”

朱祁钰环视诸卿,两年不见,都没有老态,肃然道:“刘广衡去世,打朕一个措手不及。”

“朕真想去扇他两个耳光,为什么不好好保重身体呢!”

“朕还想着,去昆仑山封禅的时候,把你们都带上,刘广衡却先一步离开了。”

说到这里,朱祁钰微微叹了口气:“你们,给朕好好活着,小病大治,不得马虎。”

朝臣顿觉心里暖和。

“朕不在京的两年多,苦了你们了。”

朱祁钰道:“但朕看到了你们的政绩,心里是既开心又心酸啊。”

“中枢稳定,地方和谐,才能众志成城,扛过今年的旱灾。”

景泰十二年旱灾,波及十几个省份。

好在中枢有备用粮,皇帝又从印度购买一批粮食进来,才勉强扛过去。

多亏了皇城司,从暹罗、老挝、满刺加等国收买权贵,大量购买粮食,才让交益百姓扛过去。

“但旱灾三年,一旱就是三年。”

“今年能扛过去,那是官府、百姓这些年积攒的底子。”

“明年再旱,怎么扛啊?”

朝臣肃然,景泰十二年是真不好过啊,南北在打仗,军粮供应是一波接着一波。

贵州的战争都被迫以怀柔为主。

当朝首辅,李贤跪伏在地:“启禀陛下,老臣以为继续从印度买粮,亏空中枢来填。”

言下之意,地方继续建设,仗继续打。

以前打仗是真亏钱啊。

可打了贵州、渤泥、吕宋,内帑是真发财了。

那是没治理,若治理的话,还得加倍往里面填。

李贤的意思是,不治理就打仗。

“说得容易,印度距离大明这么远,粮食是便宜,运费呢?”

朱祁钰阴沉着脸道:“都怪暹罗,以大明的底子,这场旱灾动摇不了什么,就算大灾十年,朕都有把握扛过去。”

“偏偏搞出一个东南联军,把新益州给打烂了,导致几百万人,得朝廷供着吃喝。”

“新益州还没法建设,这个大窟窿,都得中枢来填!”

一说南方战争,朝臣都阴沉着脸。

皆认为暹罗对大明不恭敬。

“陛下此言甚是。”

“按照咱们的规划,用东南夷之粮,供应交益,减轻中枢的负担。”

“可东南夷不识好歹,非得组织大军反明。”

“如今渤泥、吕宋覆灭,方知我大明雄壮。”

王复掷地有声道:“微臣觉得,东南夷该知我大明厉害,不如派人去索粮,若不给就登陆灭国。”

这话竟引起朝臣的赞同。

朱祁钰苦笑:“王卿,怕是不能如你愿了。”

“梁珤上疏说,东南夷想封锁海域,或闭关锁国,不肯和大明贸易。”

“咱们没海图,找不到他们的国家。”

“他们不自己出来,朕也没辙。”

这份奏疏,阁部重臣都看了。

顿觉无奈。

大明困在道路上了,否则这些国家捆在一起,也不够大明看的。

“陛下,渤泥覆灭,婆罗洲已经是无主之地,您是想占据,还是扶持新国主?”

姚夔出声发问。

这阁部重臣当中,都收了婆罗洲商贾的银子,想支持他们当国主,有野心的遍地都是。

当然了,银子照收,事估计办不了。

这件事得皇帝做主,谁也没法置喙,一旦说错话了,下场估计很惨。

“这件事还用议吗?”

朱祁钰不解:“朕以为你们都议好了呢!婆罗洲盛产黄金、石油、钻石,难道还能放弃吗?”

姚夔翻个白眼,就知道皇帝不会放弃。

“陛下,那婆罗洲是好,问题是距离大明太远了呀。”姚夔觉得难以实控。

“距离新加坡可不远啊。”

“就算有一天,大明实在没法控制,就分封给宗室,朕当周天子也可。”

朱祁钰道:“以后这种事,都不必议了,直接说该怎么实控,别浪费时间。”

就知道您个贪心鬼!

皇帝从一开始,就想搞分封制,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出去。

耿九畴却道:“陛下,许宁呈上奏疏来,那婆罗洲面积广大呀,怕是比内地两个省还大。”

“岛上遍地是野人,是野人还好,关键那些开化的人,对大明充满敌意。”

“想实控是真的难啊。”

说到这里,都察院的御史就开始弹劾梁珤了,梁珤做事实在太糙。

朱祁钰摆摆手:“将军打仗,哪有那些可丁可卯的?这是战争,当然是想最小损失获得最大战果,梁珤没错。”

“那陶鲁、许宁损失也太大了吧?六万人,竟死了两万人呀!那可是精锐啊!”李实不爽。

对梁珤、陶鲁、许宁的弹劾奏疏,能装几个轿子。

朱祁钰无奈:“陶鲁、许宁确实有错,但拿下渤泥,也是有功的,就功过相抵,部下照常赏赐、晋升即可,战殁者照常赏赐。”

李实无奈,皇帝是摆明了回护梁珤等人。

再说了,若不回护,以后将军怎么打仗?这种家门口的小仗算不得什么,远离家门口才是大仗呢。

“等占领婆罗洲后,就建立英雄碑,让朕的勇士们,世代享受香火!”

“再挑出一地,改名字,哀悼他们。”

“这些为国征战,却客死他乡的人,应该被大明永远怀念!”

朱祁钰认真道:“说到这里。”

“朕打算设立两个节日,定为普国欢庆的日子,和除夕、端午、中秋一样,年年必过。”

“一个是国庆节,以大明建立的日期,正月二十三,设为国庆节,每年都要过国庆节,普天欢庆,与民同乐。”

“一个是开元节,也叫旦日、元旦,是黄帝继位的日子,也是距今四千年。”

“以后万寿节,就永远不许过了。”

众所周知,皇帝不爱过万寿节,但没想到,皇帝却不许后世皇帝过了。

“先说说元旦,以黄帝历纪年,今天应该是黄帝4248年!”

“朕最近看景教的经文,西方用耶稣的诞生日做纪年,在这一点上,大明不如西方啊。”

“所以,大明就用黄帝历来纪年,过元旦,也让华夏子孙知道,自己是从哪来的,天下各族,都是炎黄子孙。”

“国庆呢,得让天下人铭记,大明建立是多么难,朕的后世子孙,也得铭记,先祖创业艰辛,才有了今天的传承。”

“不止朕这个皇帝要铭记,天下百姓也该铭记,他们的好日子,是先祖创业得来的,要铭记这一天。”

“以后,就过两年四节。”

朝臣咂摸皇帝改变节日的深意。

废除万寿节,这是担心后世之君贪图享乐,用国庆来警世后世之君,牢记先祖创业之难。

元旦,则是担心民间西化,确立自己的炎黄子孙地位。

以后就过除夕、元旦、元宵、端午、中秋和国庆,两年四节。

“既然是炎黄子孙。”

“大明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内海。”

朱祁钰道:“朕记得,南海以前叫涨海,炎海,有很多名字。”

胡濙附和道:“陛下好记性,南北朝之前,一直叫涨海,炎海善溢,故曰涨海。”

“陛下想以炎黄子孙定义,倒是可改南海为炎海。”

“毕竟我国国境线不断南推,南海已经不再是海洋的边界线了,再叫南海已经不恰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