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31章 大明是疯狗吗?东北这块烂地,也要?(2/4)

“倭国肯定愿意买,价高者得。”

“让他们流干最后一滴血。”

倭国虽还有幕府撑着,其实已经内乱了,遍地是诸侯国。

若以大明官方的身份贸易,那就只能和幕府交易。

而王越以朝鲜省的身份去交易,那自然是想卖给谁就卖给谁喽。

“靠倭国还不够,还得靠海洋。”

王越道:“给七百万朝鲜人派任务,让他们缴纳鱼干,朝鲜不收税收鱼干,这些鱼干收藏起来,一旦冬天缺粮,就用鱼干赈灾。”

朝鲜确实不是种粮之地,占城稻在朝鲜南部推广,收成远不如两湖。

幸好北方能种玉米。

玉米又吸肥吸水,朝鲜北部这两样都缺,徐珵带领农科院,研制肥料呢。

但以朝鲜之地,养七八百万人是没问题的。

朝鲜和内地,已经修通了三条驰道,一条走辽宁、一条走吉林、一条走黑龙江。

境内驰道也四通八达,水马驿站也都办了起来。

内地有的,朝鲜也有。

煤油灯、织布机、肉罐头,朝鲜也有。

风靡一时的海鱼罐头,朝鲜也遍地都是罐头厂。

还引进绵羊种、肉牛种,打算开纺织厂和牛奶厂,牛奶不易保存,就开始制作奶油、奶酪、酸奶等。

奶油原产于印度,大唐就开始制作了,唐代的酥山,就是奶油冰淇淋。

以乳入釜,煎二三沸,傾入盆內,冷定,待面结皮,取皮再煎,油出去渣,入锅内即成酥油。北方名马思哥。

酸奶,史料记载从北魏开始就食用了。

传到大明,已经和现代工艺一样的了。

值得一提的是,发明酸奶的就是中国,是宋朝传到西方去的,再传回来的。

王越引进奶牛,看重的就是乳制品,百姓肚子里没油,肯定吃得多饿得快,乳制品市场广阔,卖得出去。

全国各地百姓日子过得好了,都在养奶牛,买卖乳制品。

而靠纺织厂,根本没法和江南、河南、北直隶相提并论,毛纺厂呢,也干不过热河。

王越一拍脑门,做服装厂。

从内地进材料,运到朝鲜后,征召朝鲜妇人,把活计发下去,让她们按照制式缝制衣服。

制成衣服后,再卖回内地。

自然一炮而红。

内地的衣服,多是请裁缝做,那多贵呀,一人一尺,做得虽然好看合体,但价格高呀。

服装厂批量进货、批量生产、批量销售,成本自然就压下来了。

质量肯定不如裁缝做的好。

但是,大明百姓多啊,穷苦百姓更多,自然卖得火爆。

服装厂也是朝鲜的拳头产业。

朝鲜服,风靡全国。

衣服还卖到倭国去了,倭国几个诸侯下单军服,朝鲜的服装厂也小赚一笔。

朝鲜各城都有服装厂,有的是官办,有的是民办。

“希正公,等兀良哈战争结束,我的任期可能就结束了,要返回朝中了。”

王越不禁唏嘘。

他其实舍不得督抚之位的,他是勋贵啊,不是文官了,回朝不能入内阁了,只能在京轮值,其实是闲置。

于谦都争不过文官呢,他更没资格占据文官的位置了。

李侃看了他一眼,武勋纵然与国同休,但上限太低了,不像文官,文官能不断往上升。

“还有战争要打的,陛下不会闲置你的。”李侃这劝慰显得无力。

除非皇帝再扩充盘子,否则暂时不会启用王越了。

这就是武勋的弊端。

看看方瑛,荣封交国公后,就被放在京师闲置了,除非有国战要打,否则于谦都没机会出来掌兵。

这是勋贵的命。

“希正公,不必安慰我。”

王越道:“陛下对朝鲜实行军管,就不可能让一个督抚占据多年的,这样岂不尾大不掉?”

“下一任督抚,一定是文官的,不可能用勋贵了。”

担心出现将门世家,在地方割据。

王越语气一缓:“我也不是没有启用的机会,西边要打仗的,南面打完国战,以陛下的性格,能就此罢手?”

“此次战争是暹罗挑起来的,不打死暹罗,陛下绝不罢手。”

“我的机会还是有的。”

但王越忍不住叹息,朝鲜才是他的基本盘,离开朝鲜,就会有人窃取他的权力,抹去他的痕迹。

以后谁还会记住他王越呢?

在对马岛。

龚永吉修筑了很多炮台,并请从江南移来两万人,填充对马岛。

他不断派使者交好倭国,赏赐了倭国很多财货。

稳住倭国。

从景泰十二年初到景泰十二年六月中旬,这段期间是对马岛的繁荣期间。

因为从江南移去吉林的人,要走对马岛北上吉林,对马岛是主要补给点,对马岛自然就富了。

吸引了大明各地生意人,齐聚对马岛,自然有人进入倭国做生意去,皇城司的人也混进去了。

龚永吉受封阳和伯,从文官变成了勋贵。

他后代无能,只能进入勋贵的队伍混吃等死。

但皇帝鸡贼,没赐世券,让他在对马岛发光发热,否则他这个爵位,也是鸡飞蛋打,啥也没有。

龚永吉哭着给朱祁钰卖命。

二百万人走图们江口登岸,移入吉林,四月的吉林不至于冻死人,但肯定不暖和,这些江南人哪里受过这么冷的天气,冻得直哆嗦。

王来正在修建房屋,东北遍地是木材,木材敞开了用。

还建立了几座水泥厂,可不是修房子用的,这东西金贵,是架桥修大坝用的。

吉林完全是原始状态,要慢慢开垦出来,架桥修路,完善灌溉设施是非常重要的工程,治水更重要。

从鞍山购进大批铁筋,混合水泥、沙子、糯米等粘物,制作成大明混凝土,用来修桥。

王来连建造城池用都舍不得,水泥太贵了,铁筋也不便宜。

二百万江南人没来之前,吉林汉人只有23万,都是来自北方的罪犯,朝鲜人44万,各部落人口高达百万。

用不了两年,人口就会超过四百万。

重要城池已经建造好了。

从王来到吉林后,就开始大批大批建造房屋,等着接收移民。

上岸的移民,每个人发一套农具,一件棉衣、一件羽绒服,和一双皮靴,还有半月的口粮。

东北这地方就算不种粮食,渔猎也够吃饭,足够富饶。

不然怎么养活百万人口?

王来从各部落及汉人中,征兵三万,建立吉林军,又从倭国征兵一万,从朝鲜征兵一万,虾夷征兵一千,合并成为吉林军。

移来二百万人后,又打算征兵两万。

皇帝赐他爵位,他却婉拒,慈溪王氏十分兴盛,他这一脉就有王来、王復、王鼎三兄弟,号称慈溪三凤。

若他变成勋贵,整个慈溪王氏就要转为武勋,他那两个弟弟,都在朝中担任高官,岂能自毁前途?

所以皇帝也没强迫,加了文勋。

王来上疏皇帝,请求加大移民力度,加速开垦吉林。

所以,皇帝允许从江南移民过去,同时征讨兀良哈。

杨信率领虎豹军,这是他第一次北征,和平时剿匪不一样,这对他来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战。

赵辅从北军中挑选精锐三万,组成征东军,发誓一定要晋升爵位。

大明骑兵出关,兀良哈就收到消息,三路大军讨伐兀良哈,兀良哈第一反应就是逃。

只要北逃,大明就找不到他们。

但近几年,兀良哈也在增强,兀良哈吞并了很多鞑靼部落,还引来了左翼蒙古南迁。

左翼蒙古包含察哈尔部、喀尔喀部。

察哈尔部和热河做邻居,喀尔喀部则迁入了吉林,几乎和兀良哈同仇敌忾。

兀良哈又说服了科尔沁部,还拉拢了一批吉林残留的女真诸部,兀良哈已经成为新的东北霸主。

科尔沁部就是原喀喇沁部,被大明全歼了,四年过去,还没缓过气儿来,只能臣服于兀良哈,苟延残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