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10章 陈友死,陈友案终结,紧箍咒再生效(3/4)

“若吐鲁番是我军打下来的,岂会因他陈友一走,吐鲁番就又丢了呢?”

“本首辅看呀,这陈友之战功有问题。”

于谦咬死了陈友战功有问题。

皇帝的手段更犀利。

你破朕的局,朕就先调走你的人,再削掉你的兵权。

皇帝和于谦,一南一北,你来我往,看得朝臣直呼还是于谦厉害。

皇帝可是攥着十分皇权的皇帝啊,于谦尚且能和皇帝过招,其他人,只要皇威下来,都得跪地求饶了。

所以,文官在于谦对抗皇帝的问题上,出奇的一致,支持于谦。

“回禀首辅,陈友年纪甚大,又匆匆回京,身体吃不消了,已经请了太医,为他调理身体了。”

周瑄虽专长破案,也看出陈友案更倾向于政治冤案,这就不是他擅长的范畴了。

当朝首辅,咬死了陈友。

文官形成新集团,集体反对首辅。

“那就过几日再问。”

于谦看向周洪谟:“监察司可否派派人勘合功绩?是真是假?”

“如何勘合呀?监察司的兵科给事中刚到甘肃,吐鲁番就丢了,怎么查功绩呀?”

监察司就是换了个名字,还是沿用六科的作用。

科道言官,六科就是科道,言官是都察院。

现在六科改为监察司,三法司变成五法司。

“查无可查,陈友做得可真绝。”于谦嘴角翘起。

西北乱了,满速儿若聪明,会兵进哈密,夺走哈密,甘肃一年来的心血就没了。

而且,用寇深去打仗。

寇深本来在采油,采油铺路的工作主要是姚夔在负责,这也是坏姚夔的事情。

于谦吹响了反击的号角。

然而,内阁的官员匆匆跑进来:“出事了,陈友死了!”

什么?

阁部重臣全都站起来,包括于谦,都知道坏事了。

可以往陈友头上泼脏水,可以炮制陈友案。

但是,陈友毕竟有大功于国。

陈友还有另一层身份,讲武堂的祭酒,讲武堂大半弟子都出自他的门下。

于谦之所以选择陈友,就是因为陈友斗不倒。

陈友背后有大批武学学子为他支撑门楣,陈友倒下来一次,查清后,皇帝就会复起。

结果这些倒好,把陈友给气死了。

陈友一死,他背后的讲武堂学子,必然要为老师讨个公道,陈友案势必会查清,届时于谦如何自处?

别以为皇帝还会包庇于谦,不会的!

你名声不臭,朕不安心!

本来陈友案让于谦拨开云彩见月明,陈友一死,弄巧成拙,天黑了。

“是死了?还是快死了?”于谦急声问。

“已经死了!”

完了!

于谦立刻开始想补救措施,他不能和皇帝闹了,必须和皇帝修好,这个时候能保住他的,只有皇帝。

可皇帝要什么呢?

要他的命?

绝不是,皇帝有野心,也有信心降服他,没有杀他的必要。

要收回爵位吗?也不是,当初皇帝强赐他爵位,就是让他做勋爵之首。

不要命,不收回爵位的话,就是要拿回他的文官权力呀!

这首辅之位,才是于谦最后的荣耀。

他心里是文官呀,从里到外都是个文官。

一直不肯去当一个武将,也不甘心让自己的儿孙去当武将,这是他于谦的荣耀。

可是,事到临头,他必须放弃文官的权力。

姚夔、耿九畴等人为何盯着他不放,就是这首辅之位,让文官觉得膈应人,你一个国公,当个首辅,什么玩意儿!

所以他于谦必须离开内阁,去当他的邢国公去。

这何尝不是皇帝的心思呢?

皇帝能说服文官,和皇帝站在一条战线上,归根结底,就是于谦占着首辅的位置。

“先将陈友送回家中,妥善安葬,大理寺继续追查。”于谦撑着口气道。

耿九畴看向于谦,眼中折射出意味深长之色。

他和王复对视一眼,互相看到了喜悦之色。

姚夔竟松了口气,陈友死得恰到好处,若死在路上,都不会有这个效果。

这个局,妙呀。

阁部重臣散去,周瑄和李实一前一后走出内阁。

“左都御史……”周瑄目光锐利。

李实脚步微停,提起煤油灯,照亮周瑄的脸颊:“周寺卿,何事呀?”

“陈友身体健壮,虽舟车劳顿,但不会忽然猝死。”

说到这里,周瑄停止不言,低声问:“左都御史,此事还能查吗?”

“周寺卿此言何意呀?首辅大人不是说了嘛,该查。”

李实脸上带着笑。

可这笑容,让周瑄不寒而栗。

陈友没有死的征兆!

却突然死了!

他的死,给各方带来巨大的好处,不得不让人怀疑,陈友的真实死因!

“周寺卿,你是聪明人,用心想一想。”李实提着煤油灯,上了轿子。

周瑄僵立原地。

陈友案,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包括皇帝。

而,破局之法,就是陈友枉死!

陈友死了,沙州侯的爵位就保住了。

于谦所做的一切,都徒劳无功,一切回到了原点。

甚至,能拿走于谦的文臣位置,将他彻底打入武将的行列,不许再涉及文臣之事,给文官让道,让皇帝安心,皆大欢喜。

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

就是让于谦和姚夔等文臣,形成了对立关系。

而这一切的好处,最终受益者都指向了一个人,远在南京的皇帝!

十天之后。

南京的皇帝传来圣旨:“陈友功劳为真,封赏不变,仍为沙州侯,加赐三世世券,由其嫡长子承袭爵位。”

“待明军攻克吐鲁番后,在吐鲁番为陈友修建一座雕像,在哈密、吐鲁番建庙享香火,永久纪念陈友之功。”

“御史秦纮,纠察不明,但其身为科道言官,有纠察天下之权,此乃分内之事,罚其三年俸禄,贬去交趾做知府。”

“监察使周洪谟,用人不明,无识人之能、无辨功之手段,降为监察副使,罚俸一年,闭门思过一个月。”

“内阁首辅于谦,处事武断,置功臣枉死,夺其内阁首辅之位,但朕不在中枢,仍需阁部辅政,于谦暂在内阁处事,但不可一言而决,再遇要事,由阁部重臣,投票决定。”

“陈友案此虚无有,乃科道言官之失误,科道言官将以儆效尤,切勿再犯。”

看到圣旨。

周瑄全明白了。

陈友是死得其所,用死来保住侯爵,他儿孙不孝,难以再造功业,所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给儿孙攒一个爵位。

于谦呢,作为邢国公,却占着内阁首辅的位置,挡了很多人的路了。

所以于谦被夺职。

而浮上水面的于党周洪谟,则被皇帝直接贬职。

似乎所有官员中,只有他周洪谟被处置得最重,盖因他本是皇帝提拔上来的,却往于谦怀里凑,所以皇帝给他当头一棒,让他好好清醒清醒。

秦纮看似贬谪,其实是去交趾施展抱负去了。

也就说明,这秦纮是皇帝的心腹。

可陈友案,为何从秦纮而始呢?秦纮是真的秉公直言,还是被谁收买了?

复盘整个陈友案。

刚爆发时,皇帝也被打个措手不及。

看皇帝是如何反败为胜的?

调林聪的时候,顺便调走了王伟。

于谦能控制西北,靠的就是党羽王伟。

调走王伟,断了于谦一臂,让于谦炮制的陈友案,无法继续,因为没有王伟,于谦也控制不了吐鲁番。

这样一来,陈友回京的路上,就不受王伟控制了,就转而受皇帝控制了。

皇帝调走王伟后,就动用了心腹李实。

在内阁里,让李实出来做副审的是耿九畴。

于谦并没怀疑过李实,因为在汉宗案和妖书案中,李实不显山不露水,并未完全站队。

可在关键时刻,李实站在皇帝这边,给于谦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