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02章 鲸吞安南之战(2/4)

朱祁钰看着他:“虽一别两年,朕的初心,从未变过。”

“什么劝谏的话,朕都听得进去的。”

“陛下贤名,是以天下昌盛。”朱英磕个头站起来。

“朱英,你把朕带坑里了。”

朱祁钰反应过来了:“朕何时说要铲除天下士绅了?”

“陛下,即便是一地士绅,也不能铲除呀!”

朱英正色道:“大明基层,掌握在士绅手里,铲除了士绅,谁来填补基层呢?”

“中枢来!”

朱祁钰道:“朕要收回收税权,中枢来亲自收税。”

收税权,放在地方士绅手里,是中枢的弱点,一旦地方抗税,财政就难以维系了。

而且,他要重建基层,把皇权伸到乡村去。

朱英还要说。

朱祁钰摆摆手:“朕要开海,若不剪除士绅,就贸然开海,朱英你说,谁会是最大受益者?”

“伱说的没错,大明的基石是士绅。”

“但是,它只能当成基石,而不能当朕的绊脚石,更不能翻身起来,压在朕的脑袋之上!”

朱英明白了,皇帝担心士绅拥有巨大利益之后,变成财阀世家。

“陛下可设重税,用重税来挟制士绅。”朱英这个办法最好。

大美遍地财团,政府依旧稳如泰山呢?因为收税制度优越,把财团当成羊毛来薅。

太祖皇帝构架大明时候,也走的是这条路,对士绅收重税,把他们当成肥羊。

结果,太宗皇帝靖难,为了稳定皇位,被迫和士绅做妥协。

后世之君都是短命鬼,就给了士绅做大的机会。

“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臣遵旨!”朱英欲言又止。

“用膳吧。”

用过早饭后,则打发朱英去写奏疏,他则一边看奏疏,一边思考士绅的问题。

晚间时候,项忠和梁珤入龙船拜见。

二人风尘仆仆,从海上而来。

先禀报了战果,以及水师训练程度,重要的是水师战力。

朱祁钰听得仔细:“朕欲组建六大水师,定额在六十万以上。”

“其一是渤海水师,驻扎天津,兵额为十万,宝船六艘,大舰千艘,中、小船若干。”

“项忠,朕想让你来担任渤海水师总兵官,负责渤海湾内,北直隶、辽宁、山东三省海上一切事宜。”

“并允许你在青岛,修建一处驻地,若南方有军务,可从青岛出港驰援南方。”

“同时,在大连也修建军港,随时可驰援朝鲜。”

项忠一听宝船六艘,就知道皇帝要有大手笔。

节制十万大军啊,何等位高权重?

但项忠却感到满满的责任,他跪伏在地:“臣必殚精竭虑,为陛下执掌渤海水师。”

“朕还要设朝鲜水师,驻扎在对马岛上,实额十万,负责整个朝鲜东西安全。”

“总兵人选,朕还没考虑清楚。”

“改松江府,为上海府,建立上海水师,实额十五万大军,和渤海水师规制一样。”

“梁珤,你来担任上海水师总兵官!”

“负责江苏、南直隶、浙江沿海军务。”

“改江苏海州为连云港,在连云港的岛上,建立一个军港;在盐城、丰利外,建筑军港;在宁波府舟山,建立军港;在台州府海门卫和温州府磐石卫都建立军港。”

“整个东南沿海的要务,朕全都放在你的肩上了!”

梁珤就知道,皇帝隐藏他两年,会给他一个大惊喜。

果然,整个东南沿海的水师,都在梁珤身上,梁珤很快就要立下大功,荣封国公是早晚的事情。

“臣谢陛下重用!”梁珤磕头。

“在福建设福建水师,沿海各府皆建军港,实额七万人。”

人选朱祁钰还没想好。

之所以人少,主要是福建暂时没有战事,等扩入台.湾后,再行增加。

“在两广沿海,建立南海水师,驻地设在广州和盖宝岛(安南),并在两广沿海全部建军港,实额十五万。”

两广沿海,至关重要,朱祁钰其实是想让方瑛来做的。

但方瑛还在督抚两广,分身乏术,只能从中枢调人。

得派个能臣去,不能全用勋爵。

“等收复交趾之后,朕还要建交趾水师,实额十万,负责整个中南半岛上的军务!”

六大水师,兵额高达六十七万。

这个数字未来还会增长。

现在定下来的两个总兵官,就是梁珤和项忠。

项忠心里微微失望,接下来,渤海水师战争是最少的,他立功的机会最少。

“说是六大水师,其实就你们手上两万多人。”

朱祁钰自嘲笑道:“如今的重中之重,一是东南沿海的倭寇,二是以对马岛为跳板,进入倭国。”

“所以呀,项忠和梁珤,你们两个肩上担子最重。”

项忠眼睛一亮,只要他做得好,那么南海水师未来还得他掌印。

从兵额就知道,南海和上海两大水师,在未来是重中之重。

水师随驾南下。

朱祁钰在济南府足足停了七天,龙船才南行。

在十月下旬。

逯杲的奏疏传来,经过逯杲调查,暹罗王拉梅萱确实有吹嘘之嫌,暹罗确实有亩产30石的土地,但非常少,至于亩产18石的土地,也并不多,暹罗亩产4石的土地是非常的多。

但是,暹罗确实没有大饥荒。

暹罗百姓懒惰,不事生产,却不挨饿,说明土地适合耕种。

随侍的重臣不多,但都是皇帝看重的青年才俊,比如何乔新、何宜、丘濬、彭韶等人。

“陛下,按照逯指挥使说的,暹罗人并未精耕细作,甚至还有很多荒田,就已经不挨饿了。”

丘濬咋舌:“臣看那暹罗王其实所言不虚,只是百姓并未精耕细作而已。”

朱祁钰点头:“你有什么看法?”

丘濬翻个白眼:“当然是打下来喽。”

朱祁钰大笑:“对了,内阁为何没有批复?”

他在想,怎么才能和暹罗接壤呢?

“陛下,内阁怕是认为该打下来,所以批复也是浪费笔墨。”丘濬净说大实话。

朱祁钰不以为忤:“内阁愈发慵懒了,不批复来糊弄朕,哈哈。”

“陛下,暹罗王欲进献稻种,您是何看法呀?”何乔新开口。

何乔新是何文渊的儿子,此人甚是不凡,连胡濙、于谦都对他赞不绝口。

“收着,暹罗缺马,让太仆寺赐下些蒙古马,赐一百匹吧。”

朱祁钰现在有多是马。

大明境内的马场,都在陆续拆除,草场也要改成耕地。

而在热河、宁夏、汉州、山西等地,设下了十几个大型马场,一百多个小型马场,马文升上任后,对马场进行新规划。

如今大明有良马四十多万匹,种马十二万匹,驽马、挽马过百万匹。

这么多马,当然不是买来的。

而是战争的缴获。

牛羊更多,等今年年底会杀很多很多羊,这些羊会制成腊肉存放起来。

“陛下,赐驽马怎么样?”丘濬笑问。

“你怎么这么抠呢?还要和暹罗做生意呢,多赐点良马,让他们找咱们买马……”

丘濬却跪在地上:“陛下,马不可轻卖!”

“暹罗盛产稻米,若再卖给他们战马、火器,他们可就成为中南霸主了,大明想打下他们,何其困难?”

何乔新、何意、彭韶跟着反对。

“嗯,赐几匹良马吧,然后多赐驽马。”

“陛下圣明!”丘濬磕头。

“告诉逯杲,朕对大象没兴趣,象辂朕早就不用了,让他们多献稻米和水果来。”

冯孝让司礼监的人拟定圣旨。

“催促夏埙,交趾该重回大明的怀抱了,下一个雨季来临之前,朕要整个安南!”

朱祁钰对夏埙隔岸观火有些不满。

不快些吞并安南,就无法打通去暹罗的道路,没有天兵威压,暹罗就不会恐惧于大明。

“陛下,占城国已经只剩下片隅之地了,咱们吞并安南后,该怎么办?”何乔新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