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217章 秋天的第一件毛衣,金忠遭难!(2/4)

身在皇家,谁能不对那个大位垂涎呢?

朱祁镇重重点头:“只要你按爹说的做,咱们一家一定不会永远在这里的。”

德王吞了吞口水,也点了点头。

朱祁镇笑了,朕的儿子,果然没有孬种!

“去,撞你舅父!”朱祁镇就是在拖,拖时间。

德王兴冲冲跑出去。

朱祁镇站在后堂门口看戏。

已经死了一个周能了,若是万贤死了,朝中必然有人为他发声。

到时候那个废人,一定不会继续残害他的外戚了,这南宫也能消停段时日了。

他苦等的时机,也会来了。

可旋即,他脸上的表情瞬间僵住了。

德王没有撞万贤。

而是跑出了内堂,大声道:“我爹要当皇帝!我爹要谋朝篡位!”

朱祁镇大跌眼眶。

这、这他吗是我儿子?

噗通一声,朱祁镇摔倒在地上,老子做了什么孽啊,生出两个孽种!

一个朱见深,骂他不仁不孝不慈不义不悌。

一个朱见潾,把他卖个干净。

许感都懵了:“你说什么?”

“大人,漠北王要造反,本王要去宫中举报,漠北王造反!”德王大声嚷嚷。

庭院里,朱祁镇的夫人们,表情精彩。

纷纷看向万夫人。

万夫人直接社死。

“快,带德王入宫禀报!快!”许感也懵了,挖出大新闻了。

立刻派人控制整个南宫。

他也快速入宫。

朱祁钰刚刚下朝,正在回养心殿的路上:“这场秋雨之后,天气就转凉了。”

他穿上了秋衣,但仍觉得寒冷。

董赐正在养心殿外候着。

“你怎么有空来了?”朱祁钰进殿。

董赐在后面跟着,脸上带着笑:“回皇爷,请容奴婢卖个关子。”

“哈。”

朱祁钰回眸:“心情不错呀,是皇家商行赚了大钱?”

进了正殿,朱祁钰喝了口参茶,祛清寒气。

董赐却跪在地上,拍了拍手,就有个太监,端着一个托盘进殿。

“奴婢给皇爷献宝,求皇爷圣目阅览!”

说着,将红布掀开。

托盘里是一件玄色的毛衣,展开一看,还是开襟的,上面织日、月、龙、星辰、山、火、华虫、宗彝八章。

这是按照冕服的制式做的。

“呈上来!”

端着托盘的小太监膝行过来,冯孝将毛衣拿起来。

朱祁钰摸了摸:“这是毛衣?还算柔软!”

“皇爷,仍有几分粗糙感,但已经是目前针织得最好的一件了。”

董赐笑着介绍。

详细叙说织造的过程。

“造价几何?”朱祁钰最紧张这个问题。

“皇爷,您这件造价自然是极高的。”

董赐拍拍手,让人又呈上来几件,毛衣分成上中下三等,颜色也是五颜六色的。

下等毛衣十分粗糙,但成本价格才十五钱。

“这么便宜?”冯孝大吃一惊。

“冯公公,若是有充足的羊毛、毛线、织工,价格还能往下降一降。”董赐笑道。

“若是个人买毛线回去自己织,造价也就十钱。”

“甚至可能更低。”

嘶!

养心殿内,所有人都倒吸口冷气。

这价格太低了。

民间有福了,能穿毛衣过冬了。

“中等的呢?价格多少?”朱祁钰问。

“下等和中等唯一的区别,就是柔软程度。”

董赐介绍:“您看看,中等毛衣柔软度要高一些,因为有软化的工序,造价也就高了,但成本在1.2两银子。”

“那也便宜呀。”

冯孝看着眼馋,不知道穿在身上,是不是暖和。

“上等的就贵了,因为要染色,成本超过了十两银子。”

那属于奢侈品了。

董赐还说:“受皇爷点醒,纺织厂特意设计不同规格的毛线,能纺织出来不同厚度的毛衣,应对不同的季节,哪怕是寒冬腊月,也能穿一件厚毛衣取暖。”

“好!为朕更衣!”

朱祁钰张开双手。

冯孝则看了眼董赐,董赐重重点头。

显然,这件衣服经过反复测验了,不会出问题的。

就在养心殿里更衣,是不合礼数的。

但朱祁钰见猎心喜,不顾繁文缛节了。

开襟毛衣,用的是盘扣。

还是紧身的,保暖,有型。

外面又套上常服。

“暖和!”

朱祁钰活动活动,虽然有些箍身,却能接受,脸上露出笑容:“都是开襟的吗?有套头穿的吗?”

“皇爷,自然是有的,套头的毛衣造价更低,像下等毛衣,一件能节省一个铜板呢。”

这样算的话,造价又低了。

老百姓肯定都能穿得起了。

大明百姓苦啊,穿棉衣基本上是痴心妄想了,穿几件单衣过冬,是常态。

所以冬季基本都是猫冬,除非被朝堂强征夫役,否则就是在家里蹲着。

没有棉衣服穿。

“毛线的原材料呢,羊毛可用草原羊?”

朱祁钰在殿里来回走,还到殿外转悠一圈,发现确实保暖。

但毛线还是十分扎皮肤。

软化工序没做好,要一点点改进嘛。

“回皇爷,在草原俘获的羊,羊毛比较短,取之困难,不如长毛羊划算。”

朱祁钰颔首:“明年让热河、河套都养长毛羊,把价格进一步往下降。”

“奴婢遵旨!”

朱祁钰从外面转一圈进殿,额头上出现汗珠:“哈哈,这东西暖和,纺织厂可有存货,去给阁部重臣都送一件,明天早晨让他们穿着上朝!”

“皇爷,自然是有的。”

“天天跟着朕上朝的太监,也都赏一件,明天穿着!”

朱祁钰心情大好:“对了,一件下等毛衣需要多久能织成?”

“回皇爷,一个成熟织工,大概需要七八天的时间,便能织成。”董赐回禀。

“成熟织工需要多长时间能练成?”朱祁钰又问。

“回皇爷,织毛衣简单,织个四五件,就是成熟织工了。”

董赐道:“但纺线比较困难,需要大量织工劳作才行。”

朱祁钰又详细问了很多问题。

“赏!大赏!”

“传旨,董赐献毛衣有大功,赐银符一枚,赐银一万两;”

“纺织厂内参与研制织工集体赐一枚铜符,功劳大者叶四娘、刘二娘等四人,皆赐一枚铜符,赏银千两!荫一子入宫做侍卫!”

董赐瞪大眼睛,这赏赐也太大方了。

“皇爷,朝中正是用钱的时候,如何能赏这么多钱呢?”

董赐觉得赐下一枚银符,已经是大赏了。

“这是大事,献毛衣之功,绝不比在漠北打了一场大胜仗,功劳小!”

朱祁钰认真道:“董赐,你是读过书的,该知道我朝想统治漠北,难之又难。”

“就算朕用强权,统治漠北几十年。”

“等朕驾崩了呢?”

“后世之君,恐怕也难以彻底统治漠北。”

“等我大明衰落之时,漠北还会叛乱。”

“但有了毛衣就不一样了,天下人都需要穿毛衣,而漠北牧民养长毛羊,就有了进项,彼此都有收益。”

“国朝绝不会放弃漠北,因为丢了漠北,大明百姓就得挨冻。”

“漠北牧民也不想脱离大明,因为脱离大明,羊毛就没人要了,牧民也是人,能赚到钱,能过上好日子,自然就不会离开大明了。”

“这毛衣,才是朕统治漠北的利器啊!”

董赐是读过书的。

立刻明白其中厉害。

所以皇帝不遗余力的发展毛纺,就是想用毛纺,控制草原上的羊,用羊控制牧民。

“董赐,你有大功,一枚银符,表述不了全功。”

朱祁钰来回走动:“你想封爵吗?”

董赐瞪圆了眼睛,怎么可能?

郑和那么大的功劳,都没有封爵,他算个什么东西!

永乐朝,多少有名的太监,都没有因功封爵。

“赐你武勋,武骑尉。”

“日后你养一养子,为你延续血脉。”

“等你再立下功劳,朕就赐你爵位。”

朱祁钰许诺。

董赐眼珠通红,爵位呀,太监也能封爵吗?

冯孝欲言又止,太祖祖制,军功封爵,太监封爵算个什么事啊?

“这毛衣,不比打了胜仗功劳小啊。”

朱祁钰又道:“这样,你回去后,大规模生产毛线,然后教会京畿妇人织毛衣,让京畿妇人全都织毛衣,争取在入冬之前,织出来几十万件毛衣,发给兵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