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红尘 第13章 得意忘形(2/3)

易书元看得有些出神,也不知严夫子如今在哪,这么多年了,还认不认得出我呢?

随即易书元就摇头笑了笑,当初他在这不过是少年,如今物是人非,怎么可能还认识呢。

“你去买几个包子吧,我先到那边看看。”

“哎哎,大伯您可别乱跑啊,这城里巷子深,容易迷路的!”

“没大没小的还教育我了?”

易书元拿出长辈的气势玩笑一句,没想到这还真管用,易勇安说着“可不敢了”,逃一般往同心楼窜去了。

那边县衙外告示墙上贴着告示,易书元刚刚就看见了,这会也走过去瞧瞧,可能是时间不对,路过在那边驻足的人不多,除了走来的易书元,也就只有两人。

等易书元到了告示墙那边,刚刚看告示的两人也走了,他便自己默读着上面的文字。

“本县近期欲新编元江县志,需招司文笔吏二人,字迹工整者......”

易书元仔细看完告示,上面写明了要求和待遇,落款也有时间,算日子贴了得十日了,但看起来人还没招满?

就两个人,这么难招?

易书元不清楚的是,元江县也算是文学气息浓郁的地方,算不上太过穷苦之地,更因为也出过几个大官,县内读书人很多都以考取功名为己任,要说出来赚点钱财的也有,但宁愿代写家书甚至替大户人家抄书什么的,也不大会响应这个告示。

坏就坏在一个“吏”字,不光是元江县,大庸朝野乃至读书人之间风气如此,看不起小吏。

为吏者一非官员,二无朝廷薪俸,不过是县衙自主支出,用易书元上一世的话说就是临时工都不如,加上普遍的鄙视链,向来被认为不是“有志气”的读书人会当的。

更不用说这地方县志最后署名不是县令就是县丞和主簿,和文吏是半毛钱关系没有,连个名头都留不下。大风小说

但易书元不知道啊,他爹和夫子都不讲这些不和谐的,就算知道,现在的他也未必会在意,他觉得这份工作似乎比较有保障,工钱按字数算,和抄书也没啥区别,就动了试一试的念头,就是怕自己这身份问题是不是有麻烦。

“古代的环境应该没统计得非常详细清楚吧?”

侥幸心理在此刻放大,易书元渴望自立以摆脱现状了,他望了望同心楼那边,大侄子正站在楼外蒸笼边上等着新一笼包子蒸熟,那眼睛则一直瞅着酒楼内其他人的饭菜。

嗯,去试试吧!心中这么想着,易书元决定尝试一下,告示旁边没人,他就去近处一个侧门那边的官差处问问。

县衙自然不只有正门,那是擂鼓升堂的地方,真正办公人员出入最多的还是侧门,这一点易书元还是清楚的。

两名差吏值守在侧门,也早就留意到过来人了。

易书元礼数做足,面带微笑地向两名官差拱手行礼。

“两位差爷,在下想应聘修编县志的文吏,不知应该去寻何人?”

易书元虽然穿着朴素,但神态自若气度不凡,两名差吏不敢怠慢,纷纷回礼后说道。

“先生既应征文吏,我们自当带你去见主簿大人,尚未请教先生大名?”

“呃,在下......易书元!”

易书元犹豫之后还是用了真名。

“易先生这边请!”

差吏其实对面老百姓是稍有些蛮横意味的,有的人甚至会故意做出一些凶相给人看。

但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面对易书元,其神态真诚不似作伪,两人的态度便也非常平和,或者说甚至生出一些好感,毕竟读书人普遍看不起他们这种人,有些人表明恭敬眼神却透露着鄙夷,若说在读书人眼中的差吏鄙视链,舞刀弄棍的肯定还要排在文吏后面。

一个人继续值守,一人带着易书元进入县衙内部,穿院过门走了一阵,才来到一栋屋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