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黄摇着头说道:「王头儿你是不知道煤矿里面到底是什么德行!」.
说完他绘声绘色的把那些矿奴的凄惨下场描述了一遍,听疤王三胜惊讶不已!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黑暗的地方,这个大概就是佛爷们常说的地狱在人间吧?
听完了刘黄的话,王三胜小心翼翼的问道:「那你刚才说我能提一级,这个,这个……」
刘黄知道他不好意思问,就直接说道:「我这里已经掌握了不少赵老儿的证据,总之呢,他肯定是要离开那个位置了!而我向上面推荐了你!我们受命命令潜伏在海军当中,不仅要查那些祸害,还要推荐贤才!以你我兄弟之间的关系,我怎么可能不推荐你?再说了,你做的也确实很不错啊!」
王三胜闻言喜不自胜的连连搓手!因为这不光是升一级的问题,同样意味着饷银会有一个很大的增长!而更关键的是,这时一个重要的阶梯!
有人可能弄不清楚伍长,什长,队长,哨官之类,还有什么指挥使,千户,百户的区别。实际上这里面是两套系统。
自从太祖朱元璋制定了卫所制以来,明军中一直实行的是屯兵制,也就是自给自足的体制。驻守军事重镇的卫所三七开,三成兵力正常执勤,七成兵力屯田。而相对稳定的地区是二八开。
朝廷统一将种子,农具,耕牛等分配到各个卫所,而卫所的军队实行的是世袭制,世世代代为兵,家属也住在规定的地方。如果遇到家族不能繁衍或者男丁战死沙场,绝户了,朝廷也会同意核销,称之为消兵!
随后朱元璋在设立卫所之后又设立了大都督府,后来又改名为五军都督府,为大明最高的军事机关,掌管全国卫所的军籍。至于征讨,镇守,训练之类的事情听命于兵部。
有战事的时候,兵部奉皇帝的旨意调兵,任命军将并发给印信,然后由他们率领从卫所征调的军队出征。战争结束之后,领兵的军将将印信交还于朝廷,官兵各自回到卫所。所以卫所兵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就是指挥室,卫指挥使,千户,百户,总旗,小旗!
而等到明中期之后,由于大批的屯田为士绅和军官侵占,商业屯田也因为《开中法》被破坏而彻底废弃。军卒们生活无着,只能大批逃亡!卫所制逐渐开始崩溃!
等到土木堡之变后,明朝损失的大量的军队和军官,朝廷不得不开始大规模推行募兵制。所以从明朝中期开始,但凡比较有战斗力的军队都是实行募兵制的。比如说戚继光的戚家军,俞大猷的俞家军!
而对应的的军官称呼就便了,由大到小往下排列就是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哨官,队长,什长,伍长。
其中五人为一伍,十人为一什。后来戚继光编练新军的时候将其扩大,为十二人为一队。至于再往上的官职就没有额定的兵数。尤其是到了总兵,副总兵这一级别,有的总兵手下只有万把人,有的可能有十几万人,这主要看军队的财政以及作战需要才能决定兵数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