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明末 第三百一十七章:南国(7K)(4/4)

虽说武轻,但是那也只是相对于文官而言,在整个社会之上仍然算得上是高位。

不过陈望经过了再三的考虑还是选择了拒绝。

因为当时他在汉中卫进行的改革,是借着孙传庭的威势,很多事情深究起来根本禁不住推敲,他必须要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如果和那些在汉中府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人联姻,必然会引起一定的注意。

自辽东失控以来,朝廷中央对于地方上的武将防备便越发的严格。

所以陈望最终还是没有选择在当时娶妻,因为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

后面随着战事的剧烈和军务的繁重,这件事情也被陈望逐渐抛至脑后。

直到从勤王之后,在京师受赏,才又想了起来。

不过这么久以来,还是没有遇到什么合适的人选。

兴安和郧县两地倒是有几家向陈望发出了邀,陈望也赴宴去了几家,不过也只是意向,没有答应下来。

这个时代的婚姻大多如此,几乎不存在什么自由恋爱。

而且随着站的位置越高,其实受到的束缚反而更多。

马玉瑛明眸星目,武装打扮英气勃勃,对于军事上的见解更是颇为深厚,让陈望不由为之侧目。

“理无专在,学无止境,我要学的的东西还有很多。”

陈望收回了目光,重新放回了战局之上,谦虚道。

一瞬之间他思考了许多,首要便是考虑,这样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毕竟他现在身处高位,如今的权位和平贼将军的官印以及勤王的声望。

陈望现在其实已经是处在了一个风口浪尖之上。

“理无专在,学无止境……”

马玉瑛虽然是女子,但是他们宗族的社学无论男女都需要入学,要学习土汉两种文化。

因此马玉瑛能够了解其中的深意,当下心中对于陈望的评价不由再高一分,夸赞道。

“总镇不仅武略过人,还富有文才,言语之中深意让人受益良多。”

或许也和久在军营之中有关,也或许是因为石柱风俗的影响,马玉瑛说话行动向来都是直来直去。

“不过是一点浅见罢了……”

陈望话说到一半,突然转头向着旁侧看去,一名令骑骑乘着战马经由山道已是飞速而来,人马未至,马蹄声便已先至。

令骑从远处一路奔驰而来,临到近前滚鞍下马,一路小跑至近前,而后被守卫在一旁的赵怀良的拦了下来。

手中的书信经由赵怀良,转递到了陈望的手中。

站在一旁的马玉瑛和康瑞武两人此时都好奇的看着陈望,想要知晓发生了什么。

而他们的疑惑很快也都得到了解答。

“王国宁支撑不住,送表过来想要归降。”

陈望将送来的书信重新交给了赵怀良。

王国宁想要归降,并没有太出乎陈望的意料,毕竟确实也已经是到了山穷水尽之时,而在围剿的时候,陈望就派了使者前去诏安。

有了这一层的铺垫,王国宁的归降只是迟早的事情。

能够撑到现在才投降,其实王国宁已经是算不错的了。

“都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了,这王国宁想要投降,未免想得太好一些了。”

康瑞武冷哼了一声,诏安的功劳可比擒斩的功劳要低得多,他自然是更倾向直接剿灭王国宁。

“流寇狡诈,几度降而复叛,若要诏安,还须三思。”

马玉瑛说的是三思,但实际上也是赞同直接剿灭了王国宁,以绝后患。

不过陈望的想法当然和马玉瑛、康瑞武两人不同。

“若是不接受投降,到时候流寇负隅顽抗,攻山的军兵必然遭受不少的伤亡。”

“既然王国宁有心归附,接受他的投降也无妨。”

降而复叛,陈望并不担心,他这几次已经把王国宁打的痛彻心扉。

王国宁现在对于他畏惧非常,之前几次见到他的旌旗,王国宁就像是一只耗子一样逃得飞快。

而且流寇一直降而复叛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明廷诏安的安置太过于离谱。

而明廷也明显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张献忠和罗汝才复叛之后,明廷的安排便是再度招降的流寇,由负责招降的将领暂时节制。

闯塌天刘国能、射塌天李万庆、改世王许可变等一众原先的流寇,如今都在左良玉麾下的听命。

从南下之时起,陈望的准备,便是走历史上左良玉走过的道路。

单靠汉中府一府养兵,最多只能养一两万的兵马。

一两万的兵马完全不够应付之后的动荡,精兵路线要走,但是不能只走精兵路线。

所以陈望需要的不断的扩张。

而无成本的扩张,最好的办法就是收降流寇。

常国安其实陈望也是想要招降,但是常国安的野心太大,后期因此而失控,加上之前的合谋,所以陈望选择直接杀其灭口。

归降的流寇,军饷和粮草供给是由中央供给。

左良玉没有陈望这样的根基,但是现在麾下还有两万多的兵马,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那些文官老爷敢短官兵的饷,但是现在基本却不敢短归降的流寇饷银。

因为要是因为缺饷导致降而复叛,他们这些捞钱的人自然是要被牵连。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